书店不大,也没什么顾客。
看书的老者,抬头看了卢灿和阿忠一眼,礼节性的微笑后,又低下头。
很显然,他将卢灿当成住在附近的东洋年轻人,没有在意。
卢灿沿着长长的书架慢慢地度步,手指在竖起来的书脊上扫过。
空气中弥散着若有若无的香草味,很熟悉,这是用来防止老旧书籍霉变虫蛀的一种植物,名叫灵香草。虎博每年都要消耗掉一大批来自滇南川北的灵香草香囊。
香草防腐防虫,中国古老且有效的手段,卢灿没想到的是,竟然在这个犄角旮旯的书店中见到。
全球范围内,受中华文化影响最深的国度是东洋,但很有意思的是,东洋没有崇慕拱卫中原,最终却成了世仇……
摇摇头,将脑袋中突发的奇怪念头甩开,卢灿继续从上到下一排排、一座座书架地看过去。
东洋书店自然以日文书籍为主,这些旧书中,肯定有一些很有收藏价值,可卢灿不耐烦一本本去查找,他只想更快地找到中国古籍。
这只是一家二手书店,估计因为店小人手不足,收购来的书籍种类又多,以至于各种书籍胡乱插放,有工业类的书籍插入文学类的行列中,又有花边杂志插在农业养殖类当中。无形中也增加了卢灿挑选的难度,所以,他干脆只挑选中华古籍。
其实,在东洋购置中华古籍,如果单从经济上考量,并不划算。
虎博的中华古籍九成九都来自于国内。八十年代的国内,对一些不太重要的民本古籍,并不重视,虎博每年都能收到将近二十万册建国之前的善本古籍。今年春节前,卢灿去虎博给一帮老爷子们拜年,大略看了一下福伯编辑的虎博目录,截止到1984年12月15日,虎博一共收录建国前的书籍善本及文字资料合计一百零七万多份,一跃成为馆藏数目最高的品类。
此时的国内古籍,数量大,价格便宜,种类繁杂,妥妥的量大管饱。
不过,从东洋收录中华古籍,也有其特点,那就是文本的真实度更高。以史为例,明修元史,乱七八糟,清修明史,胡说八道,再加上后世的隐晦、避讳、毁禁以及刻意删减,到最后,堂皇的史书变得不能看了。反而是流落到海外的那些看似野史的史籍资料,可信度更高一些。
其中,又以远隔重洋的东洋,留下来的中华文明史料,真实度更高。
这也是有原因的,其一是东洋存留的史料,自然不用避讳和刻意删减,其二,中原学者想法多,喜欢“篡改”他认为不舒服的历史事件,而东洋人不会,他们对祖上传下来的中华文本,即便重刻,也基本上一字一句照猫画虎,连错别字都很少改动。
正是基于这一点,这几年虎博也没少从东洋搜罗各种中华古籍,以为佐证。
手指终于落在一片棕黄色的书脊上停下来,卢灿先抬头看看书架上的标签,写着“农医”,再伸手将这几本棕黄色线装本从书丛中抽取出来。
一看书皮,卢灿顿时露出笑容。
哦哦,真心不错,是元朝元文宗至顺初年即公元1330年,艺文监广成局刻印的《新修本草》!
元文宗自幼成长于汉地,有较好的文化修养,是元朝各帝中颇有建树的一位。天历二年在大都创建奎章阁,命儒臣进经史之书,考历代帝王之得失,仿唐、宋会要体例,编修《经世大典》,整理并保存大量元代典籍;提倡尊孔,加封孔子父母及后世名儒,并依儒家礼仪新祀南郊。
正因为他的这些尊文尊礼的措施,让他成为少有的能赢取中原士林口碑的元朝皇帝。
可惜的是,这哥们二十九岁就病逝,可谓英年早逝。
艺文监就是元文宗成立的官府机构,掌翻译刻印各种典籍,设于天历二年即公元1329年。广成局是艺文监下属机构,专门负责刻印事项。
也就是说,卢灿手中的这一小摞,是妥妥的元代官刻。
顺便说说元代古籍的四大官刻,分别是秘书监的兴文署,艺文监的广成局,太史院的印历局,以及太医院的广惠局。
这是一本医书,为什么不是太医院的广惠局刊印,而由艺文监的广成局刊发?
其中缘由,卢灿还真知道。
《新修本草》一书,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正式颁布的药典,俗称《唐本草》。
唐高宗李治继位不久,就心心念念要完成父亲征服高句丽遗愿。顾命大臣长孙无忌与李勣都是太宗征高句丽无功而返的亲历者,很清楚辽东的严寒会给军队带来的严重伤害。
在长孙无忌的支持下,药理学家、朝仪郎、右监门府长史苏敬上奏折,恳请重修前朝使用的《神农本草经》,以备军民两用。
高宗大悦,指派长孙无忌、李勣、许敬宗、李淳风、孔志约、蒋季琬、许弘、许弘直、曹孝俭等22人与苏敬一起集体修订新本草。
长孙无忌是文官首领,李勣是武将的领头人,许敬宗是礼部尚书,李淳风是道医领袖……
从这条任命就能看出来,高宗对这本医书的期望值。
苏敬花费两年时间,重编本草,目录一卷,本草二十卷,本草图二十五卷,图经七卷,合计五十四卷,收集药物八百余种。
但是,这本书出来之后,有先天不足。
它依然没有走出传统医书的窠臼,那就是只有药草没有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