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田蚤市历史很悠久。
江户时代就已经有雏形,最早是修补渔网、铁质农具和出海所需铁器的集市;后来成为“岁之市”,也就是年货市场;到明治年间,开始以旧衣、或修补草鞋、农事衣物的碎布等生活用品为主,因而转而改称之“ボ(日语读PO,纺织品的意思)ロ市”。
时至今日,这座二手市场已经涵盖古着皮件、骨董杂货、漫画玩具、小吃、植栽、农产品等几乎无所不包的超级二手市场。
一路上,他滔滔不绝地介绍着这座市场,事实上他也没去过,只是昨天找了些资料看了看而已。
结果一下车,丢人了!
跳蚤市场多为早市,下午没什么人。
他们一行吃过午饭,连午休都省去,赶到世田蚤市时,依然来晚了——不仅市场内没什么人,更有一些摊主已经收拾摊位回家了,只留下空荡荡的摊位。
依旧开门营业的摊位和店铺,搁一起也不过二三十家,放在偌大的市场中,显得那么孤伶伶。
也让卢灿一行十多人显得异常突兀!
眼前的场景,让卢灿的脸臊得慌,还真是打脸啊!
看着眼前荒凉的场景,孙瑞欣率先咯咯笑了起来,紧接着田乐群和温碧璃也乐不可支,继而一干人公堂大笑——还未关门的店铺和摊位,都已经被人挑选无数遍,只是主人还不满意今天的业绩,还想下午是不是还能捞点?这种店铺,有什么可逛的?
大家都在笑,最后还是外婆看不过眼,伸手拍拍卢灿手臂,“逛逛……就回去吧。”
原本想说回去吧,可老太太疼外孙,加了个“逛逛”。
老太太的建议,自然没人反对。逛逛就逛逛吧,权当散步。
十多人前呼后拥,在空旷的集市之中,自然引人注目。距离他们最近的那位四十来岁的摊主,已经站起身,搓着手笑着迎接即将到来的这群人。
这是一家销售盆栽的摊位。水泥台上安放着十来盆花草,以及零星的盆石,也就是观赏石。
盆景正式成型于东晋,在隋唐时期成为一种艺术流派,多在宫廷富贵人家流行。宋代时,盆景艺术从皇室官宦家庭走向民间,受到江南富商的热烈追捧,更在明清时期走向巅峰,并从南到北分为五大流派:扬派盆景、苏派盆景、川派盆景、岭南盆景以及海派盆景。
东洋盆景艺术,在唐朝时候由遣唐使传播到东洋,这一点,千叶大学教授岩佐亮二通过考证,在其所著的《东洋盆景通史》中也大方地予以承认。
东洋盆栽艺术的成型,大约在平安末期到镰仓时代初期。
在吸收了南宋的盆景和观赏石艺术之后,又逐渐与本地风土人情相结合,形成流派,又历经室町、江户以及明治等时代的演进,形成今天东洋盆栽艺术。
东洋盆栽艺术风格,最接近的是中国苏派盆景中的分支——金陵流派。
其特点是在庭院中表现为空相,在盆栽上表现为舍利。具体而言,在审美观上有“物哀”“闲寂”“枯高”“余情”“素淡”“野趣”。这些特点在金陵盆景上都有体现,只是东洋人将它推向极致,并在盆栽中体现出来。
卢灿陪着外公欣赏这些盆栽时,将东洋盆栽艺术的历史与特点,信口拈来。两人的对话用的是汉语,又没说什么坏话,因此声音挺大——他想用这种博学来遮掩掉刚才的尴尬。
孰料,这位摊主在卢灿说完时,笼着袖子朝他深深鞠躬,一口相当流利的汉语喷薄而出,“没想到,先生竟然是位行家里手,怠慢了,深感愧疚!”
我去!在东洋,汉语这么普及了?卢灿一愣,幸亏刚才没说他家盆栽的坏话,要不得有多尴尬?!
“你的汉语说得不错呀,去过中国?”卢灿来了兴趣,手搭在一盆虬枝松的边缘,笑笑问道。
那位摊主笑着答道,“我在清香园学习盆栽技艺时,老师要求我们必须学汉语,去年,我有幸去过一次苏州园林,所以,汉语还是会一些的,不算精通。”
南韩人吵吵嚷嚷的什么都是南韩的,其实不可怕。可怕的是东洋人,不声不响的学习,然后就成为他们自己的。就像盆栽艺术,南韩估计没多少机构会因为学习中国盆栽而让学员去啃出名难学的汉语,可东洋不一样,他们是真学!
见外公等人有些懵圈,卢灿笑着介绍,“清香园是东京大宫村内的一家园艺培训机构,学制六年,通过毕业考核后,会由东洋盆栽协会颁发‘盆栽作家’资格证。”
又对摊主笑笑,“你拿到大匠资格没有?”
东洋盆栽协会颁发的证书有两类,第一类是职业资格证,分为盆栽艺师、盆栽作家及盆栽大匠;另一类是盆栽爱好者的资格证,不能以此入职,但其作品可以与职业选手一样,参加各类盆栽展会,譬如国风展、作风展、树之风、雅风展等东洋盆栽展览会。
这位摊主微微躬身,“很惭愧,依旧是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