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的小时候有多无忧无虑,长大了就有多怀念那些逝去的亲人。
我一直很想写跟家人有关的内容,但我的男主角是一个“孤儿”,他在这一世没有亲人,只能依靠自己,哪怕是在上一世,也只能是他去庇护别人。
还好,在我的设定中,有一个背景故事特别复杂的角色,她可以帮我完成我想写进书中的内容,可以代替我发声。
如果不是没有时间,我一定想单开一本像《寻梦环游记》那种类型的奇幻冒险故事,而故事的主题线就不是爱情,而是亲情。
作为一个小作者,脑海里总有许多奇思妙想,但我不会去真的开写,因为我知道,没有足够的时间,是不可能完成一部好的作品的,哪怕开书,也会立刻扑街。
完整的故事线、人物关系、地图设定,这些大框架都要提前想好,然后还要坚持写下去,才算真正的作品。
如果带入自己的亲身经历进去,故事一定会更感人吧,大家还记得第一百六十六章,《带你们重回小时候》那一章吗,有天我跟两个玩儿的极好的兄弟伙吃火锅,大家说起小时候,抓竹节虫,去田里捉泥鳅,玩儿捉迷藏,陀螺,铁环,就勾起了很多快乐的童年回忆,于是没过多久,我就把那些感悟映照进了我的小说里面,那个无忧无虑的七橙世家,和长大后看到的七橙世家,其实就是我想写,我小时候看到的家,和我长大后看到的家的区别,童年,真是无比快乐啊。
昨晚在想天堂的奶奶时,想着想着就心酸的哭了,有时候灵感一来,我就喜欢往作家助手里写,哪怕跟剧情无关,我也会记录下来,像写日记一样,我一般也不会发表出来。
我喜欢将真切感受马上书写的那种奋笔疾书的快感,昨晚就接下来这段,像是散文,但写着写着,又往奇幻偏离了,肯定有读者在问,有时间不写正文,倒腾这些玩意儿干啥,哈哈哈,但我就是这么不务正业。
大家来看看我的这篇文章的如何,有没有引起你们的共鸣呢:
我生活在农村,我们那儿是丘陵地带,到处都是小山丘。
小时候,我常常和我的爷爷奶奶一起去地里种庄稼,当然,大多数时候我是在地里玩儿,爷爷奶奶很疼我,他们不会让我出手去做这些脏活累活。
不过也有忙的时候,譬如,每年玉米成熟的季节,我会帮他们掰苞谷,然后背一些回去。
毕竟他们俩都年迈了,我长大一些也懂事了一些,就会主动帮帮忙。
我现在都还记得那一个个炽热的夏天,蚊虫满天飞,我穿着长袖在地里穿梭,蹦蹦跳跳,奶奶喊着让我慢点儿的场景。
我们坐在堂屋里头,开着电风扇和电视机,边聊天边搓苞谷,用那种鞋背面的齿来搓,非常得力。
春去冬来,年复一年,我长大了,奶奶也更显年迈,她背不动我了,我记得小时候她背着我去赶场都不费什么力气的。
上初中以后,我的学习成绩终于开始有了攀升,可能是因为生了一场大病,心态不一样了,让曾经小学调皮捣蛋只能排名中间靠后的我一跃而起,成了班级里长年排名前五的“好学生”。
我们那里的初中有个规定,那就是必须读住校,只有周末有一天半的假期,所以我和爷爷奶奶见面的时间也就变少了。
有一天,我突然收到一条噩耗,说我爷爷去世了,我觉得不可能,他怎么可能突然去世,他虽然七十八岁,但还身强体健,能扛得动一担子米呢,这么强健的一个人,明明上周还在干农活的那个人,他怎么可能去世?
虽然他脾气怪了点,爱骂人,我也不是很喜欢他,但我还是觉得空唠唠的,我回家了,亲人们也都回家了,他们都在,奶奶哭的撕心裂肺,我不知道怎么安慰她老人家。
后来才知道,爷爷去世就是因为腹下剧痛,去医院检查是膀胱结石导致(他特别爱喝水缸里的冷水,从井里抽上来的)。
这也不是什么大病,但他老人家不懂,这病可以治疗好,他以为是人老得了绝症,乘着大伙儿不注意,喝下了农药,等家人们发现,送他去洗胃,已然来不及了。
还记得,有一年,我在一个周末的时候,把两双波鞋都洗掉,因为太晚,天气又冷,预料到第二天去学校没鞋穿,没法用,爷爷奶奶好心帮我放在炉灶上烤鞋,结果第二天一大早起来,簸箕被烧穿了,鞋也坏了。
我那时候气的大骂奶奶,说她为什么要出这种馊主意,“赔我的鞋。”
爷爷奶奶都说,以前坏掉的那些旧鞋虽然破了些,还能将就着穿,但我死活不听,我怎么听得进去?那个旧破的鞋,穿到学校去多丢人。
我又哭又闹,奶奶无奈陪着我到了街上买了一双,花了近一百块钱,那是她卖好几只鸭子才辛辛苦苦赚来的钱,我那时候不懂,现在回想起来,我真是该打,但她把我的心情平息了,我也不闹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可能,小时候对于亲情,感触没那么深吧,爷爷去世,我的确没那么伤心,我不理解我的姑姑们为何会哭到哽咽。
十年后,奶奶去世的时候,我明白了,但我错过了和她的最后一面,我们的约定,那句“可能中秋我就回来”,这是端午的时候我说的,那会儿他老人家已经病重了,在我的预感里,那种状况还能拖一两年,我陪她聊天,舍不得走,走的时候一步三回头,看着她老人家,如同当初她每次看着我出去读书,会追出二三十米,直到看见我的背影消失在田坎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