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吃过了……”
金寿举着,不吃:您不吃,我也不吃。
桐桐接了过来,叫他赶紧趁热吃。哥俩一人一口,金寿挑了粉条:“妈——”
行!吃一口粉条。
金喜爱吃:“汤是肉汤。”
不是肉汤,只是骨头熬的汤,也只放了盐和一点一把花椒,给人吃的香的不得了。
吃完,桐桐把饭盒一拿,“行了,再喝点热水,好好上课。”
“嗳——”
农校里,学习最刻苦的就是金寿,他借了高中的课本,走哪都带着课本,有文化高的老师,他追着人家问。
以前一放学就往回跑的,现在放学之后不急着走了,去收购站门口等着妈妈下班。回去三四里路,沿路都是芦苇地。现在又天黑的早,黑漆漆的,等着下班一块回家。
桐桐一出来,就看见金寿蹲在屋檐下看书,金喜帮着谁抬东西,这是哪个生产队送的席子不合格,被退回去了。金喜见天快黑了,就过去搭把手。
那桐桐也就不着急了,帮着抬上去。
这人一看:“哟!是亲家呀。”
桐桐心说,这是谁呀?好容易想起来,这是女婿关小海本家的族叔:“哟!是您呀。”
“亲家这是卖啥来了?”
并不知道桐桐在这边干活,桐桐也打岔:“你也是来的迟了还是?”
“说是长短不够数,稀密不齐。”
“干活的是个才上手学的吧。”
“几个十三四姑娘编的,不像个样子。”
“难免的!”
说着话,顺便坐了人家的驴车,到了村口。金镇受伤这个事传的挺广的,人家一路上都在关心这个。
到了村里,远远的就听见戴丑女喊:“大妹子,回来了?快回去吧,邮局有人来送信,还有汇款单,你娘家给你汇款了……”
桐桐愣了一下:“是吗?”娘家汇款?原身的爹还活着呢,但是来往的并不多。她也并不总去省城,出嫁这么些年,回去的次数也就那么三次。
第一次是从家里分家出来,偷偷的找了林河东,林河东给了五个大洋。
第二次回家是四七年,那时候通货膨胀,私人的粮食生意都没法做了,法币变成了废纸,假银元满天飞的时候,那时候林河东的日子不好过,营生没有了,法币不值钱了,存钱的银行倒闭了,留在手边的银元一半都是假的。
当时的金镇知道外面的情况,回来一说,两口子就商量了,念在那是亲生父亲,在最难的时候,到底是给了她五个大洋,叫他们能有个安身的地方。别小看这五块大洋,真的不是一比小钱。当时出嫁陪嫁的那五个大洋,数目也不少,只是原身没叫婆婆知道而已。
遇到难处了,两人借了驴车,夜里出门,拉了些粮食菜蔬和自家织的布,给送去了。果不其然,林河东又气又急,病了。后妈方娴一辈子就没拿过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