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点看小说网

八点看小说网>入编有什么好处? > 第141章 法律职业的未来(第1页)

第141章 法律职业的未来(第1页)

法律职业其实越来越不好干了。倒也不是说人工智能马上要替代我们了,暂时可能还没事,但是未来以后谁也说不好。但确实存在一些新的趋势我们需要关注:1流动减小,但竞争加剧这似乎是一个悖论,但却是一个现实。首先是法律共同体不太提了,现实上来看法律职业之间的转换频次降低了。无论是司法官离职当律师,还是律师受聘当司法官的现象都减少了。司法官离职当律师的减少,一是因为司法责任制带来的待遇提高,二是现在离职难度和门槛提高,三是律师行业本身也没那么好干,这就导致了不少助理虽然入额无望,也耗在司法机关就是不走。这两年虽然入职平均年限逐渐拉长,但离职率反而下降了。这很不像我刚上班那会,每年都要走几个,那是真是提拔了都要走,现在多年不入额也就不走。我感觉还是择业成本变高了,另外年轻人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变低了。律师返聘到司法官前些年还有一些报道,但最近几乎很少听说,当然一直以来确实也没有形成规模。从总体上看,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流动性日益降低,都是在自己的圈子里打拼。没有了外来者的竞争,反而变得更加难以竞争,实际上都是暗暗较劲。主要是因为机会其实变少了,也就是蛋糕没有做大,有的地方还做小了,这就加剧了竞争的激烈程度。也就是说法律共同体这个边界并没有得到显着的扩展,很多企业收缩了,但是毕业生却不断的进来,这就导致每个人获得的机会被摊薄了。对于司法机关来说,主要是员额的流动性很低,这也是设计之初可以预见到的,直接反映到基层上就是员额指标枯竭,一年都出不来一个。但是新人还是一茬接一茬的来,大家除了等着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员额没有到退休年龄,年轻人也都不走,大家就这么看着。2回报降低,但能力要求变高人多机会少,回报自然降低。这个无论体现在收入的增加还是机会的获得上,都是一样的。所以感觉很多法律人感觉钱不好挣了,工作不好干了,发展有点慢,本质上都是流动性机会减少造成的。但另一方面,工作要求不断在增加,不要说干好,干及格都要不断提高本领。就拿司法机关来说,现在办案需要依靠大数据思维,但是作为本科生背景的法律人,普遍是缺乏大数据思维的。因为啥?因为高等数学是选修,原来就没学好,现在现学确实也比较难。要是工科背景的人可能还好一点。但是社会的发展不管那个,社会的发展就是普遍数据化,很多犯罪都是隐没于大数据背后的,如果你没有大数据思维这个金刚钻就揽不了这个瓷器活了。这就需要司法官拥有复合型的能力和思维,这就确实需要下一番苦功夫。对于律师也是一样,案子不好干,因为其他行业也不好干,也就没有钱来打官司。但法律体系确实越来越复杂,法律法规变多,司法解释更厚,最可怕的是还搞出许许多多的指导性案例,更有数不胜数的典型案例,以及省市的典型案例。而且这个法律法律和案例所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专业,办每一个案件都要买很多书来看,还不一定能看明白。下一个案子,又不一样,还需要重新找资料。不用动脑筋就能挣到钱的案子越来越少,动了脑筋却不一定能挣到钱的案件越来越多。3发挥空间变大,但展示空间变小现在司法理念不断解放,更加人性了,所以很多不用律师费力气,司法机关也可以新的法律要求落实到位。这是以往难以想象的,这就给律师意见被采纳创造了机会,更容易获得当事人的满意,可以宣传的职业成绩变多了。某种意义上以往多的各种难其实是在下降,虽然还不能说所被完全解决的,个别地区可能还很突出,但总体状况在变好。从法律体系和司法运转上权利保障都越来越充分。这似乎为律师职业创造更大的更好的舞台。但这个舞台被看到的机会增在减少。比如庭审直播从普及到变得越来越稀少,庭审实质化也不太提了。也就是不管你现在在法庭上怎么折腾,可能也没有多少能被看见了。而不被看见,就很难得到关注,失去了庭审的情景任何的事后的描述都显得觉有很强的主观色彩。其实,我们仔细回忆,这些年被关注的案件,除了王者归来这类典型的冤错案件,基本上都是庭审直播被看见的。只要有录像就有了被传播和关注的载体,但这个载体变得越来越少。这些就是法律职业面临的现实,但未来呢?我对未来有三点判断:1法律职业的蛋糕需要的不是切割,而是做大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专业化固然重要,但是边界的扩展才是最重要的。法律职业总体上来时远离大众的,如果不摊上事谁也不会找法律人。但其实摊上事之前找的话,可能更好。但问题是,怎么找,找谁,以及价格能不能尽量降低。律师很多,司法机关人力资源有限的。但世界却越来越复杂,法律体系也越来越复杂,人们与法律发生关系的可能在不断增加,人们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的需求其实增加了,只是因为缺少渠道而被压制了。法律职业是尚未被互联网改造的行业。我个人认为从未来来说,法律职业+互联网+强人工智能将极大拓展法律的边界,让每个人都可以几乎免费的获得高水准的法律服务,相对低廉的专属法律服务。从而打破法律服务的地域边界、行业边界和圈层壁垒,就像淘宝、自媒体、小红书那样让法律人接触普罗大众,只要足够勤奋和优秀,一个小镇法律家完全可以为大城市的企业和个人提供非诉讼的法律远程服务。一个真正意义上全国法律服务大市场将真正建立起来,在这个更大的法律行业空间里边,虽然竞争更加激烈,但每个人的机会都会得到扩展。2复合型的法律人才更有优势法律人最好能够搭配一些理工科的背景,这样才能打造万能型的法律人。这样的法律人更能够突破一些具有专业壁垒的案件,不仅是请专家证人,本身也是半个专家。只有具备相对比较专业的知识才能够知道如何收集证据,审查证据以及描述证据。这些理工科的专业背景,在职业后虽然也可以自学,但难度极大。因此,我建议法学专业最好选修一些这样的课程,如果可以的话辅修一些这样的学位更好。假设一个数学专业或者计算机专业的法律人去搞大数据,显然让人更加具有想象力。当然我们不能小瞧了,法律这种人文社科专业,事实上法律本身也具有很强的理性思维,而且对社会制度具有比较深刻的认识。这些又是单纯的理工科背景所不具备的,而这样的知识框架对于应用理工科的专业知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也就是拥有人文精神的理工科知识将会在现代社会更加如鱼得水,这方面的例子可以想想乔布斯。因此未来的法学教育,除了面向实践,我个人认为就是要面向理工科的专业知识,至少高等数据绝对不能再搞成选修,这个是非必修不可的,因为这东西上班以后再学有多可怕。3司法公开不仅有利于公正,而且是在为法律职业成长搭建舞台如果演员的演的戏不被观众看见,那他怎么可能成为好演员。因为他缺少足够的压力和足够的激励,他的好与坏都不会被人看见,那么他们就无法得到必须的反馈。没有反馈他就不知道应该怎么完善自己的职业技能。司法公开不仅仅有利于公正,而且有利于法律人的成长。这个成长不仅仅是律师的成名,也包括司法官自身的成长。没开过大庭的公诉人怎么知道能办大案子呢?而这个大庭最直观的就是旁听的人多,要坐在大法庭才能做得多,而且辩护人多感觉要舌战群儒,更加重要的是社会关注度高,可以通过出庭表现将影响放大。如果再加上庭审直播的话,那就是影响面放得更大。当然这个影响自然是双向的,既可能获得喝彩,也可能因为表现糟糕而被批评。而这些都是真实的反馈,只有这些反馈公诉人才会知道自己几斤几两,才会知道自己哪有问题,才会下决心磨练自己。而这些公开化的庭审机制正是磨练自己的最好场合。因为这种场合最为真实,每一句话都要承担法律责任,因为真实才会真正的认真起来。为了荣誉感,为了面子,为了在放大的出庭现场能够获得更好的表现,必须要苦练内功,必然要重视证据和引导侦查,必须要把证据搞扎实,把法律吃透,并反复磨练语言表达技巧。而在这些个个人化的磨练过程中,显然是有利于司法公正的。是为了把出庭效果搞好也要把司法公正搞上去,因为只有司法公正才能有最佳的说服了和出庭效果。这种公开的可以放大影响力的场合,对律师也必然拥有极大的吸引力。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被更多的人看见,如果搞得好必然可以直接获得名与利的回报。为了这些个人性的回报,他们也必然拼尽全力准备,为司法公正挑毛病。一方面千方百计避免被挑毛病,一方面一定要把毛病挑出来,其实他们都是共同的在查找案件中的毛病,要么是自己的挑出来,要么是被动的被人家挑出来,总之这种比赛挑毛病的公开化方式,必然是对司法公正的更好加持,让司法公正百炼成钢。而法律人在这种公开化的司法竞技中也必然百炼成钢。而这正是法律人的一条成长之路。事实上,司法公开是司法公正与法律职业成长的协同进化之路。其实法律职业的未来,不是看出来的,作为一条路它必然是走出来的。:()入编的那些事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