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点看小说网

八点看小说网>麒麟儿暗示什么 > 第513章(第1页)

第513章(第1页)

这次钟衡推荐来的青年才俊,他在信中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这不只是因为他们见识、学问等在这个时代出类拔萃,也是因为他们具有这个死气沉沉时局中少有的活力——他们是主动要来京口的!

在发觉许盈不是那等执政之后就昏了头的权臣(历史上这种人可不少了,譬如说董卓),并且雄心壮志、大有可为之后,这些青年就越发关注许盈了。许盈在讨袁成功之后让局势越来越稳定,地方百姓日子才两年不到就有了显著改善这些他们看在眼里,自然也下定了决心。

所谓‘良禽择木而栖’,此时的士人选择自己的‘明公’的时候是非常慎重的!这甚至不比婚姻,对于男子来说,结错婚了不幸福是有限的!左右此时也不讲究两情相悦,夫妻之间相敬如宾才是理想状态!而且实在不成,总能纳妾,再不成还能休妻,总不会闹到要命的程度。

‘明公’一旦选定,要托付的就是全部的忠诚!君臣之义定下,赴汤蹈火、用命于时,都是在所不惜的。而且这没有什么修改的余地,往往是一条道走到黑——有降将换主的,有谋臣‘弃暗投明’的但哪怕是真正意义上的‘弃暗投明’,在当下的道德观里也是永远不能抹去的污点!

吕布背叛董卓,算是弃暗投明了,当时的董卓绝对是人人得而诛之的国贼!但这样弃暗投明的吕布并没有因为背叛的主公是个国贼,就免去了道德上的质疑董卓再如何为祸天下,对于他吕布却是有恩的!他能背叛董卓,自然也能背叛下一个主公。

所以,除非是阵营中不重要的臣下,不然能叫的出名字的,就很少在主公死掉之前换人效忠。

正是出于这个心态,南兖州的这些青年才俊才没有第一时间来投许盈,而是经过一番考察之后才来共襄大事!

是的,他们确定追随许盈能参与到‘天下大事’中!

相比起那些追逐着名利,又或者干脆就是随波逐流来的人,这些年轻人目的不同,想的事不同,一切就完全不同了。

钟衡向许盈透露了这些年轻人的性情、心思,之后又着重评价了其中七八子,每一个人都有相应评语。无外乎这个道德楷模,那一个能力超群云云,总之各有用处。而这些年轻人中,钟衡最看好一个叫‘赵澄’的年轻人,告之许盈,其余人用不用、如何用,不用他多说什么,左右他开府之后聘用人才已有一套体制。只有这个‘赵澄’心性出类拔萃,兼有大才,唯一缺乏的是历练,历练好了难保不是一个‘萧何’。

他希望许盈多关注这个年轻人的成长,若是觉得不错,当成学生来培养也是可以的——反正许盈已经培养了好几个学生了!在钟衡看来,许盈还真有点儿当老师的天赋,几个学生也是少见的出色。

当然,这看在有些人眼里,其实是许盈‘天明所在’的征兆。所谓‘云从龙,风从虎’,帝王遇良材,不就是那么回事吗!

赵澄是个刚到弱冠之龄的年轻人,他本人出身势族,只是家族本就名声不显,如今侨居南兖州更是衰落!按照时下观念,他虽是势族子弟,却也和寒门子弟差不多了!一些势头好,有权有势的寒门子弟说不得还比他强得多呢!

出身在这样的家族,赵澄既能够了解到统治阶级的种种,得到比较好的教育,又不像此时大多数势族那样脱离实际主要是他这样的家族,生活中没法不考虑一些实际问题。再加上与市井接触避免不了,他这个人还是很接地气的。

本来就天资聪颖的赵澄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后,既有极高的素养与眼界,同时又不乏实干。

事实上,在南兖州之时,他与几个同辈就有‘六驹’之名。若不是他家族不够给力,他的名声可能还要更大,不会局限于南兖州——当然,若真是那样,他也可能等不到现在才出仕了。年纪小一些不要紧,总有地方方伯要招贤纳士,令这些名声在外的青年才俊为吏。

这种‘吏’和胥吏可不同,出色的大族子弟在家乡受方伯征召为吏,往往被认为是锻炼实务能力的途径,并且在方伯身边还能向更多出色的人学习,有益而无害!

许盈不动声色地看了一眼赵澄,与此同时,赵澄也在默默观察许盈。

许盈的名字他早就听过无数遍了,在许盈发兵讨袁之前,许盈本就是海内一等一的流量了!哪怕中原地区因为各种原因,他的名声要小些,南渡小朝廷统治范围之内,他的名声也称得上‘如雷贯耳’!

许盈成名很早,所以赵澄懂事的时候许盈就已经有了偌大名声!从这个角度来说,赵澄是听着许盈的事迹长大的!对于许盈,他有一种熟悉又陌生的感觉。

说实在的,崇拜许盈的年轻人在即将见到‘偶像’的时候往往会有一种患得患失没办法,就算有人因为利益黑许盈,许盈在崇拜他的人那里也是极其传奇的。隔得远的时候还好,真要见到真人了就会担心‘失望’。

要是见到真人之后,和自己想象的不一样,又该如何呢?

许盈好生勉励了这些南兖州士子一番,然后就让吏部的人安排他们的工作。对于钟衡特别提及的赵澄,许盈是多放了些注意力,但他没有再赵澄身上搞特殊待遇——若真是人才,必然会如同锥在囊中,锋芒毕露。

他要做的只是关注这个年轻人的成长,给他提供发挥的空间、成长的余地、必要的引导。

赵澄此时还没有发现他已经进了许盈的夹袋,只是怀着对‘工作’的期待,以及一丝跃跃欲试,入职了幕府——因为他的长处,也因为他自己要求的,他被安排到了兵部。当然,他不是要做武职,他只是很精于调配后勤而已。

南兖州那块地方,他这个能力有发挥的余地钟衡就是见过他这方面的能力,才注意到他的。

赵澄之所以决定来京口,一方面是因为对许盈的崇拜,欲拜其为‘明公’,另一方面也是真的认可许盈北伐的志向不像一些侨居大族北伐是为了返回故里,赵澄更多出于儒生的志向。

真正的儒生是有天下为己任的胸怀的,太平盛世要‘致君尧舜’,兵荒马乱、天下割据之时要‘大一统’,这是刻在骨子里的!

而且赵澄见多了因为天下割据产生的‘悲剧’,他就更希望天下一统了!

此时北方被胡人所搅乱,最大的汉人政权竟在南方!这种情况下,哪怕没有许盈,他也会选择支持南渡朝廷,北伐统一!

赵澄希望为推动北伐出一份力虽然说工作岗位没有高低贵贱,其他工作做得好也是间接支持北伐了,但他还是希望能离北伐事业更近一些。正是出于这种心态,他才在了解幕府架构之后,毅然决然选择了兵部。

“军中大比武今日还有最后一场,听说是”军中大比武的事情有兵部参与操持,大家本就关心,再加上这年头这样的热闹不多见,很多兵部文吏本该当班的,也偷偷去瞧过了。此时说起来,口若悬河。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