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腊月,瑞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在长安的大街小巷,一片银装素裹的景象。岁末将至,人们忙碌于筹备年货,街头巷尾弥漫着节日的气息。时光匆匆,如白驹过隙,眨眼间乾武四年即将来临,陛下亲率大军征伐高句丽,至今仍未班师回朝。那遥远的辽东战场,拖住了陛下的脚步,也让整个长安的人心,都悬在了嗓子眼儿。虽说局势如此,可今年的元日大典,却实在是不得不办。陛下御驾亲征,长安城中虽表面繁华依旧,但实则暗流涌动,各方势力皆在观望。周围那些虎视眈眈的蛮夷附属国,犹如一群饿狼,时刻觊觎着大唐的疆土。若在这新岁之际,元日大典不能办得热热闹闹、声势浩大,那些心怀不轨的跳梁小丑们定会以为大唐如以往的大隋一般,内里空虚,不堪一击,从而肆无忌惮地生出反叛之心。因为知道大唐征高句丽失败,他们的野心就会慢慢的生长出来。虽说大唐国力强盛,兵强马壮,即便这些蛮夷真的起兵造反,也不过是螳臂当车,难以撼动大唐的根基。但现在朝廷要专注于大军的后勤补给线,粮草、兵器的调配运输,皆需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阵亡将士的抚恤事宜,也会让朝廷忙得焦头烂额,再者,朝廷还需操心民生疾苦,新建各类工厂以促进经济繁荣,扩建各项基础设施来彰显国力昌盛……这林林总总的事务,沉甸甸地压在长安官员们的心头,让他们苦不堪言,几近麻木。这些小小的叛乱不足为惧,但就是会让人感觉麻烦。想当年,官员们还天真地以为咬咬牙熬过这一阵,往后便会轻松些。可谁曾想,乾武一年刚过,第二年的事务竟较之前更为繁重。本期望着今年能有所缓解,可如今瞧这架势,一眼便能看透,明年等待着他们的,只会是更加辛苦的政务。况且,朝廷至今尚未开启科举选拔人才入仕,人手短缺的问题尤为突出。整个长安的官员们,每日里几乎有一半的时间都埋首于文案奏章之中,处理着堆积如山的政务。也正因如此,历朝历代都屡禁不止的党争问题,在这大唐现今的朝堂之上,至少暂时还未出现。每个人都忙得瘦和条死狗一样,精疲力竭,哪里还有闲情逸致去争权夺利呢?尤其是那批被老臣们私下称作日后定会成为“咸大帮”的咸阳年轻官员们,在这次忙碌的政务浪潮中,着实让那些刻板守旧的老家伙们大开了眼界。就说那陈浮生吧,年纪轻轻有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和用不完的精力。在处理政务时,他竟能不眠不休地连续奋战两日两夜,令旁人啧啧称奇。若不是这些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有着如此旺盛的精力,仅凭那些老臣们日益衰弱的身躯和精力,面对朝廷这千头万绪的繁杂事务,恐怕早就乱成一锅粥,难以支撑下去了。值此之际,狄仁杰和武媚娘二人却如平步青云一般,带着陛下的任命,荣耀地跻身内阁,成为了众人瞩目的两位小阁老。这其中,武媚娘的晋升之路,更是饱受争议。在那些老臣眼中,她的过去就像是一段不堪的历史,本就为那些老臣们所轻视。如今陛下远征在外,却将她提拔进了内阁,这怎能不让那些老臣们心怀不满,就像喉咙里卡了根刺,咽不下去又吐不出来。背地里,他们议论纷纷,忧心忡忡。毕竟,武媚娘生得花容月貌,倾国倾城。他们怎能不担心陛下让她进入内阁,是否仅仅是出于对她的宠爱,被她的美貌所迷惑,从而做出这等有违常理的任命。虽说太上皇尚在,但若是陛下真的被这所谓的“红颜祸水”迷惑了心智,丧失了理智,待到日后,这大唐的江山社稷,将会陷入怎样的危局,实在是难以预料,让人不寒而栗。毕竟现在太上皇的威望和陛下比起来,可以说是不值一提。这些背地里的风言风语,并未对武媚娘造成丝毫的影响,她依旧镇定自若,泰然处之。可这些话却深深地刺痛了李治的心。这个时候学院正值寒假,李治听闻长安城内如今人手短缺,局势紧张,他那颗炽热的心无法平静。他想起武媚娘那倔强的面容,心中便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疼痛。他知道武媚娘为何总是对他避而不见,刻意疏远,但感情之事,本就如那潺潺流水,不受控制,:()李世民假死?那朕就威服四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