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李元轨并不太担心人数对比悬殊,他知道夜色能掩护自己的真正战力,吐谷浑俘虏都是惊弓之鸟,会以为山谷里还埋伏着更多唐军,不敢轻易冲过来硬拼。战场发展倒是符合他的预期,就是……他也完不成自己的给自己定下的任务罢了。
就这么一犹豫,眼见山口外的逃骑奔走得越发散乱,再不下决心更难找人。李元轨一咬牙,站起身来大声叫喊:“上马!冲下去!先灭了那些射箭的!都去找吐谷浑王后!还有天柱王!找到重重有赏!”
身后传出响亮的一声“嗤”,是康苏密的声气,也不知老胡商是啥意思。李元轨哪还有余暇理他,和杨信之阿沉等人都跨上自己坐骑,冲入山口外的战场,开始一个个围歼清剿对手的弓兵。
他们有十几人是穿戴了甲胄的,不太怕冷箭暗算,冲锋在前。等到他们把有力量反抗的吐谷浑人杀得差不多了,再去追击那些逃散者,李元轨心下已不抱多大指望。这片辽阔地域沟壑纵横,可藏身处极多,又在黑夜里,谁知道吐谷浑王后母子逃躲到哪里去了……
李元轨正自烦恼,忽听一声悠长号角响彻山谷。
那角声似乎是从东方传来的。一众唐骑纷纷转头东望,才发觉东方天际峰峦起伏的地平线上,已是鱼肚白颜色。天空之下,星星点点的火光正自漫山遍野席卷而来。
号角声很熟悉,是唐军指挥习用的信号,李元轨之前陪同父兄阅兵、演武、大狩时都听惯了。大喜之下,他本欲自己率众迎上去,转念一想,还是只派了阿沉带一名轻骑过去通报消息,自己继续在原野中追捕俘虏。
晨曦很快驱尽夜色,来驰援的骑兵熄灭火把,人马的形状也在朝霞里清晰起来。李元轨纵马奔上一道小山梁,四下一望,估约这一师援兵有五六百人,此刻已被分成四五队,沿着原野地势四下里包抄搜索,行动布局看着有条不紊极具章法。
“他们带兵的是谁?”他问刚刚奔回自己身边的小奴阿沉,对方大喘着气回答:“张……张士贵……调了附近……几镇土兵……”
这回答倒不意外。吐谷浑俘虏逃营,最着急拼命的当然是负责押运他们回京的张士贵。不过李元轨心底倒是对张大将军的统兵才具评价一次性上调十八级——他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调集这么多兵马带出来,又能把平时自守各地、应该没做过协同训练的土镇兵指挥调度得如此顺当,真不愧是从隋末大乱中就跟着当今天子一路打上来的百战宿将。
比他自己照猫画虎玩闹似的“阻截”,强太多了。
“康——”他心里忽然有了个想法,回头想询问康苏密,却见那老胡商并不在自己身后。再左右一扫,那七八个商胡男子也不见了。
“十四郎想找康萨保么?”杨信之凑上来,大嘴一咧,似哭似笑,“好早以前就不跟着你我了……看,他们在那边呢!”
顺着他棒槌似的手指望去,李元轨看到了康苏密那一众胡人,在战场上正收拢无主马匹,身后已经用粗绳子牵缚住了一串,怎么看也有二十来匹马了。阿沉也在身边叨叨:“别人都冲着俘虏去,问王后什么的下落,就他们专冲着空身马去……”
李元轨气结地盯了胡商们片刻,没心情管他们,自己带人继续下坡去搜捕逃犯。但他要以为康苏密带族人参与这次围堵俘虏行动,只是为了白捞一些马匹,他还是把那老狐狸想得太过善良了。
搜捕持续了两天,成功找到吐谷浑王后等人,但她的六岁儿子在逃亡中坠马被踩死,她兄长天柱王也中箭身亡。原本上百名俘虏,经此一役只剩了四五十人,“倒是不怕他们路上再逃了”——一脸晦气的张士贵自我解嘲。
至于那些贡马,好说歹说,康苏密交出了十匹受伤跛脚的,坚称他们商队只在战场上寻到了这些……李元轨侧面打听,原来官府监牧之前本与胡商有一笔汰弱换良的交易,康苏密想承揽,却被本地势力更大的安姓胡商抢了生意。两下里闹得不快,康苏密这次趁火打劫,也有在官府与安萨保之间挑拨的意图。
再详尽的细节,李元轨也懒得打听了。马匹并不是这回康苏密的获利大头,回到秦州馆驿没两天,老胡商就悄悄把李元轨带到城外营地,嘴里说着“这事怎么也不好瞒过你十四郎”,掀帘走进一顶小帐篷,又示意李元轨也进来。
帐篷里的地毡上坐着一个瘦小少年,见人进来,一抬头,与李元轨四目相对,两人都愣在当地。
吐谷浑天柱王的儿子桑赛,果然在秦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