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她行止间亦有阻滞,是受了重伤的迹象。只怕,还在五五之数。”
皇帝看着这一幕,他没有说话,默许了这场一对一的斗争。
明眼人已经看懂了。
若在危机中,谁救皇帝都可以,谁杀谢长忠都可以,事急从权。
而危机大部分解除之后,谁擒住谢长忠就不一样了。
这桩近臣谋反的丑闻注定藏不住,谢长忠最后死于何人之手就变得很有讲究。
秦旭白知道不该是自己,他是个身份尴尬的江湖人。最后由他收服叛军之将,凌驾于庆国其他武将之上,会让传闻更不好听,亦会使百姓对朝廷生疑;
建安侯也知道不能是自己,他此番救驾有功已经够了,不必太惹眼,从此收敛着踏实做事,在这位皇帝面前他就能好好活着;
应该在乱军之中最后擒住谢长忠的人,最好是要能代表朝廷,代表皇帝,代表正统的,才算顺理成章。这样他的胜利才是皇帝的胜利,是朝廷正统的胜利。
只是,顾衍誉的行为给了聂弘盛启发,他显然又有别的考量。
哪怕谢长忠的谋反失败,他死了,他今日说出的话,朝臣们也都听在耳朵里。如何消解呢?
也许只要他最后被一个姑娘打败。
这个姑娘甚至是从前公认不成器的纨绔。
后人在史书里看到,都会觉得这是一场荒诞的谋反,谢长忠像个可笑的疯子。他所说的一切,可信度都会打个折扣。
顾衍誉确实不轻松,她没有等到高手们把谢长忠放血放到差不多,再最后补上一剑,那就没有意义了。谢长忠必须还有一战之力,她打败他,才有价值。
然而不管她自觉对谢长忠的路数有多了解,力量和经验上的对比到底悬殊。
交手中她躲避不及,行动没有脑子快,被谢长忠攥住手腕,把她像放风筝一样悠了起来,然后重重摔了出去。她拼了老命,才没有直接从高处坠落在地,而是撞到屋脊上的鸱吻处停住,吐出一口血来。
她的脑袋低垂着,像濒死的天鹅。
人群中发出惊呼,皇帝在这时抬了手,以不容置喙地口吻制止他们上前:“让顾家的去打,谁也不要动。”
戴珺手中的剑握紧了,秦旭白的刀柄伸出来,无声按住戴珺的手背。建安侯看似急于围观热闹,往前走了一步,实际不动声色把戴珺给挡了个结实。
后来戴珺因此感谢了他,建安侯说:“没什么,你当时的眼神,好像准备对皇帝不敬。”
戴珺没有否认。
他看穿了政客想要的,因此而心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