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夭是在十五岁时和张无忌订亲,十七岁完婚,一次订亲礼和一次成亲礼,都不是走铺张浪费的奢侈排场,而是做到真正与百姓同乐,就是直接摆上酒席让所有人都能过来吃。
一个优秀的君王,必然是要有家庭有子嗣,这样跟着君王打天下的人才能放心。
桃夭选择早点成家,也是有这点原因在里面,而在婚礼过后,夫妻二人再独处个三两日甜蜜期,二十岁的张无忌就得走马上任去当明教新任教主了。
因为时间有限,选择的地点也很少,不过现在的武当已经不是当年人烟稀少的武当,而是繁华程度不亚于曾经的洛阳长安。
赫赫有名的武当城,直接取代了长安和洛阳,成为无数人心之向往的人间乐土。
武当城的夜晚都是灯火通明,人流涌动的。
尤其是为了庆祝城主大婚,绚烂的烟火也是连绵不绝。
桃夭戴着面具和张无忌无拘无束的行走在夜市中,时不时还品尝一下各种美食。
待行到了专门唱戏曲和说书的地方,两人又兴致盎然的进去听了一会儿。
只见那浓妆艳抹满头珠翠衣着绚丽的女子水袖一甩,便听见吐字清晰声调优美的戏文唱道:“宋郎啊!你已离家十余载,芳草连天燕归来,你可曾魂牵繁华故国?你可曾梦萦大好河山?你可曾思念亲朋好友?你可曾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宋郎啊!国破家亡切腹剖心之痛你可还记得?那满园桃花开,是因你而开,我只叹桃花依旧笑春风,不见故人影!”
“宋郎啊!我翻阅史书,为苏武节气惊叹,为嵇侍中血痛哭,为张睢阳悲伤!可如今世道纷争,人命贱如草芥,谁还记得安史乱靖康耻?都说商女不知亡国恨,可不知亡国恨的又何止商女?但我却只知,没国哪有家?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便是为了家中亲人,生死挚友,保家卫国就是我等毕生之职责!”
“人生自古谁无死?唯有轻于鸿毛与重于泰山之分……”
慷锵有力又气概悲愤的戏曲唱词飘在台下所有人身上,然后又留在所有人的心里。
“桃夭妹妹,你写的戏文可真是一绝!”
桃夭拉着跟她戴同款面具的张无忌出了喝彩连连的人群外,便听到她的新婚丈夫如此赞言道。
中华文化上下几千年,文化蕴含举世无双。
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每一个朝代都有每一个朝代的文化巅峰。
桃夭选择用话本和戏文来传播历史,就是为了能让所有在神州大地之上生活着的每一个人,都能拥有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
因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大,必然就是由内而外的。
而这种自信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颗爱国之心。
【帝无忌】110
烟火纷纷,乱落如雨,鱼龙灯舞,凤箫声起。
恰如东风夜放花千树,盛世之景便是如此。
今日恰逢七巧佳节,七巧七巧,是为女儿家乞巧。
花灯十里,良夜美景,路上行人都穿着自己最好的衣裳,戴着家中最为亮眼的饰物,和着亲朋好友一同游街玩乐。有的在听说书人讲武圣关公过五关斩六将,有的驻足在戏台下听一出《今夕何年宋郎归》,而有的则是和心上人在执手私语。
孩童和女儿家更多是看长街上戏伶扮作魁星织女的神相,并于彩楼上穿针引线,浮针验巧,月下传授各种织绣之技艺,让世间女郎都能靠着自己的双手吃饱穿暖。
同时街边小摊叫卖声不绝。
桃夭笑语盈盈地拉着自己新婚夫君随人群中走过,身上淡淡的香气飘洒,便是都戴着面具,却也能从衣着打扮饰物上看出这是一对新婚不久的恩爱夫妻。
于是有卖巧果的小贩就开始热情喊道:“卖巧果咯!卖巧果咯!这位气宇轩昂的郎君,今夜是为七巧节,你怎么能不给你的妻子买点巧果呀?”
“食巧果,踏鹊桥,我家的巧果可是几十年的老手艺,绝对就是最好看也是最好吃的,保管吃了之后能让郎君夫人你们夫妻恩爱,儿孙满堂,白头到老!”
巧果就是七夕果、乞巧果子,又称巧食或巧舌,是北方很多地区的特色糕点,同时也是七夕的应节食品。
而随着北方人口因为天灾人祸举家迁移到南方,这吃巧果的风俗也被带了过来。
桃夭一听这摊贩说得如此好听,目光移过去看了一下,发现这个看着就很是淳朴老实的摊贩手艺确实不错,那些巧果模样各有不同,还十分精巧可爱,于是就把头偏过去看张无忌,随后笑语盈盈问道:“夫君,你都听到了,还不赶紧给我买一些巧果?”
张无忌低笑一声,回答道:“莫说是一些,便是娘子愿意,这里的巧果我都可以为你买完。”
桃夭还没有来得及反应,那做买卖的小摊贩已经连说好咧好咧,然后就极为欣喜的问贵客可是真的阔绰豪气。还说自己携妻带子和老母亲从腹里那边(即山东、山西和河北)逃出来,上有八十岁老母下有两个岁小孩在嗷嗷待哺,若是贵客真的能买完这些巧果,那真的是大恩大德无以为报。
“……”
最后那个摊位的巧果还是被他们给全部打包买走了,只不过因为这样爽快的行为太过于引人注目,于是整条街上的摊贩都盯上了这对疑似冤大头的新婚夫妻。
还好他们有武功傍身,不然今夜都很难从热情似火的老百姓手里逃出来。
“你啊你,还真是祸从口出,要是轻功差一点,说不定都要被热情的百姓给堵在长街里脱不了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