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敏却是信心十足,说自己已经找到了解决‘天谴’的办法——“只要把从武当山上学到的武功全部废掉,那就不会死也不会变疯,这是阿布亲自试出来的结果。”
王保保一听居然是他们练的武功秘笈有问题,当即就是不愿意相信。而赵敏就是都不想理会自己这个满脑子只有情情爱爱,一心就想要给宋青梧做男宠的兄长。
“你不用说话,就听我命令办事,别在这里浪费时间。”
汝阳王和赵敏的计划很简单,就是制造出他们兄妹二人是被猛兽所追杀,最后慌不择路掉入悬崖的死亡假象,之后他们再金蝉脱壳离开武当。
“只可惜我们兄妹二人潜伏在武当这么多年,记下那么多的武功秘笈,居然都是不能拿出去武当外面用的!”
赵敏泄气的说道,随即也没有心情再顾忌太多,在终于再次跟玄冥二老联系上,赵敏就立刻按照她父王的命令做安全撤离。
现在蒙元朝廷已经是大不如前,天下更是一分为三,蒙元占一份,起义军占一份,武当这边也占一份。
而且一旦跟蒙元打起来,那起义军和武当基本就是统一战线的朋友,到时候二打一,再加上有他们兄妹俩做人质,怕是事情就麻烦了!
可自认为算无遗策的赵敏,哪里想到自己和父王千辛万苦发现的武功秘笈真相,其实也不过是桃夭给他们量身定做的一个圈套。
等王保保和赵敏兄妹俩历经艰难险阻,连高强的武艺都狠心废掉,终于回到家后,一些针对汝阳王府的谣言就开始传的沸沸扬扬。
有人说汝阳王已经跟起义军和武当那边勾搭成奸,所以才会在平叛起义军时百战百胜,毕竟别的蒙元将军去打都是大败,为何单单只有汝阳王是大胜呢?
而且还有人说汝阳王的一对儿女,那可是多年之前就被送到了武当山上学艺,跟武当反贼那是情谊匪浅互为手足,现在突然回来蒙古,也不过是过来当奸细,刺探大元军情的。
谣言止于智者,传于所有人,三人成虎的道理汝阳王也是十分清楚,他都来不及心疼两个受了大罪的儿女,就接到元帝让他暂时把兵权交给别人的旨意,显然这是真的起了疑心。
“猜忌和疑心,从来都是帝王的本性。”
汝阳王如此跟儿女悲叹道,但还是选择将兵权交了出去,并写了很多奏疏上呈欲表忠心。
可帝王的疑心若是真的能随便打消,那古往今来就不会有那么多良将忠臣含冤而死了。
汝阳王出身蒙古贵族,还做过兵部尚书和丞相,甚至还被封为郡王,掌天下兵马做大元帅,也正是因为他往日太过于风光,引得无数人妒恨。现在汝阳王终于有了致命的不足之处,还被元帝猜忌,自然就是有贪权慕利之人前仆后继的开始对他百般诋毁污蔑。
再加上汝阳王功高震主,此时在位的元帝又是一个平平无奇的庸主,于是两年不到的时间里,汝阳王就除了一个郡王之位还没有被废掉之外,其他的实权都直接被剥夺。
汝阳王失势,已经归顺武当的的红巾军更是日益膨胀,只不过在桃夭的指示下,他们在面对拿了汝阳王兵权的将帅坐镇时,总是以撤退为主,这就给元帝一个错觉——朕换掉汝阳王的决定果真是正确的!
以前汝阳王带着元军打起义军,那都是损失伤亡甚大,元帝可不会去比较起义军有多少伤亡,他只在意元军的伤亡,毕竟这都是要朝廷花钱的。
不懂领兵打仗的元帝对于将帅的要求很简单,那就是既能—打胜仗,又能不花钱,最好还能给他整点金银珠宝回来。
元帝这种贪婪无度的想法,桃夭这边都很好的满足他,于是更多只会纸上谈兵,得靠着敌人放水才能—打胜仗的将军就被派到战场上去,而真正有本事的将帅之才,则是已经慢慢被排挤出权力范围之外。
而且随着汝阳王的父亲也被桃夭派过去的玄冥二老给说服之后,事情的进展就更是顺利。
毕竟汝阳王的父亲都能投降明朝,那就说明这个人很识时务,且还很惜命。
既然自己儿子都不被元帝信重,还被打压排挤到只剩下一个郡王的空名号,不赶紧另寻高枝,难道还要跟着腐败无能的蒙元朝廷一起死吗?
在汝阳王还不能被说服时,不惜毁去高超武艺也要回家的赵敏和王保保却是比他们的父王更加心灰意冷。
或许是他们离家时都太小,曾经被记忆无限美化的故国,在他们真的回来之后,却发现是满目苍夷丑陋不已。
“父王,君明臣直,君必先贤而后有臣直;君不贤而臣直,臣命不保。(1)现在君王既然不贤明,我们做臣子的又何必这般刚直不屈?”
赵敏如此说道,就是在劝自己父王要懂得审时度势,否则必然大祸临头。
汝阳王见自己的阿布和女儿都这么说,还有他于军事上极有天赋的儿子也因为自己受帝王猜忌而一事无成,一瞬间便是苍老了十余岁。
“敏敏,再让阿布想想,再让我好好想想……”
·
在汝阳王的心理防线已经摇摇欲坠时,桃夭却是在充分利用自己对历史的熟悉,把常遇春和徐达等名将给逐一安排到红巾军里面去,煞费苦心在给蒙元朝廷当掘墓人。
而武当作为不会被战火波及的人间乐土,就是这些将士家人的居所,因此她从来就不需要担心红巾军会出卖武当。
更别说元朝大厦将倾,哪个蠢货会选择这时候泣武当而选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