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凤如:“给出你方的理由。”
“我方的理由很简单,就是我认为审判长的判决不符合法律的条文解释。”
林凤如皱眉:“上诉人委托律师能不能详细描述一下为什么不符合法律的条文解释?”
苏白:“在刚才的答辩中,我方已经反复的提及过了客观上实施了犯罪预备行为。”
“指的是实施了相应的行动。”
“而检方提供的证据只能够证明我方有这种主观意识,并没有客观事实条件。”
“没有客观事实条件,就不能够认定犯罪预备,不构成犯罪预备的四个基本条件。”
“基于以上,我方并不认为审判长的判定合理。”
“所以我方申请审判长能够撤销对于我方的判定。”
这个时候,林凤如只是简单的听取,点了点头,开口问了句:
“上诉方的表述我能够理解,上诉方的观点是认为——
“在这个案件当中,方如风没有去从客观条件去预备故意杀人这件事情。”
“对吗?”
苏白:“对的审判长。”
林凤如继续开口:“可是上诉方有没有从另外一个角度去考虑这个问题。”
“根据谢婷婷的报警时间,由于反应迅速。”
“所以在方如风还没有去从客观预备的时候就已经被阻止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是由于谢婷婷报警的因素,导致了方如风没有来得及实施犯罪预备行为。”
“所以造成了这个结果。”
“那么再回到原点,方如风有没有可能会继续搜索怎么杀害谢婷婷?”
“有没有可能性去实施犯罪预备行为?”
“对于方如风来说,谢婷婷出轨了,那么她就是一个非常可恨的人。”
“他在特定的情况下,表现出有着想要杀掉谢婷婷和出轨另一方的想法。”
“在这种情况下他已经做好了准备,但是没有来得及准备,就已经被控告了。”
“所以说……从这一点来进行判决没有问题。”
“以此,驳回上诉人的诉讼请求。”
???
这逻辑思维……苏白一时之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虚空索敌是吧?
这是相关性的判定方法吗?
刚才林凤如的表达只有一个观点——
在这个案子当中,方如风之所以没有在客观上实施犯罪预备行动。
主要是因为谢婷婷及时报警了,让方如风没有时间准备犯罪预备行动。
而从另一边,方如风对谢婷婷说想要杀了她,以及在网站上搜索杀两人会不会判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