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韶华将这个疑惑压了下来,提笔将那曾经熟稔非常的答案条理清晰的写了下来。
写完了一道诰,一道表,并五条判语后,徐韶华这才重新将目光放在了本次的首题之上。
私心。
徐韶华的视线落在这两个字上,久久未曾动笔。
私心,利己之心,私欲也。
就连当初他初次设法让许青云落马之时,亦是怀抱私心,可此私心对霍元远,甚至原本的霖阳府驻地的百姓等人来说,却是他们逃脱魔掌的助力。
是以,私心与否,不在其他,而在于此心是善心还是恶心。
许青云一己私欲,为了用先帝玉佩献媚圣上,却不惜对稚童下手;为家族子弟科举,不惜算计囚禁其他学子,而最后却也因此招来钦差,自取灭亡。
再说本朝平南侯,他好名,固有私心,可即便他有私心,却也是在国难之时,敢为人先,何人能说他一个不好?
徐韶华一时思绪纷飞,随后深吸一口气,铺纸磨墨,挥毫写下:
“学生谨对:私心者,不应论之私情,而应论其心。文死谏武死战,以赢得生前身后名,是故,私心古来有之。
若民无私心,则昏昏度日,不事生产,而至家无斗储,人丁凋零;若商无私心,则贸易不通,耳目闭塞,而至国库不丰,民心难安,此将国之不国,民之不民。
然,此心应论之以善恶,应论其行事之结果,若以善心却得恶果,此为正中之偏,若以恶心而得善果,此为偏中之正。是以,若君子而论私心,应三思而行,思其因,思其情,思其果。”
徐韶华因自己这些年的经历,一时有感而发,当初他之所以在得知军报有异后,明知前路渺茫,明知此去或许会打乱他这些年的种种筹谋,可他还是毫不犹豫的去了。
盖因,若是他的猜测成真,若是傲舜大军挥师而下,这后果他承受不起,更不愿看到。
若是说的自私一些,他为的是自己的家人安然无恙,可那些驻守寒塞的将士便不是这样的想法吗?
他们拼死守护的百姓之中,本就有自己的家人,正因如此,所以他们才能悍不畏死!
三思而仍往,此事必行!
这是一道论题,但更多的却是在与自己的理智和感情斗争,但谁又能说这样的私心有瑕?
无人!
“是故,若民欲子孙后代,生生不息而耕耘不辍,辛劳而得穰穰满家,丰衣足食;若商欲买卖牟利,饱腹享受,而走南行北,奔波而得金银之利,国库充盈。
若忠言逆耳,死谏而得劝劣政,若马革裹尸,死战而得一方安宁,虽私心而犹大义也!学生,谨答。”
待最后一笔落下,徐韶华只觉得自己仿佛浑身的力气在一瞬间被掏空一般,笔刚一搁下,手指便已经轻颤起来。
在此之前,还从未有一次作答让他深刻的将自己曾经的经历,内心的想法这样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