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点看小说网

八点看小说网>群英荟萃是典故吗 > 第173章 孟郊(第1页)

第173章 孟郊(第1页)

孟郊的诗歌在现实主义的底色之上,常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他的《寒地百姓吟》以“高堂捶钟饮,到晓闻烹炮。霜吹破四壁,苦痛不可逃”,生动地展现了贫富之间的巨大差距,让人深刻感受到封建社会的不公。在那个时代,许多诗人追求华丽的辞藻和高远的意境,而孟郊却将目光聚焦在那些被遗忘的角落,用他的诗歌为百姓发声。孟郊善于借助自然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在《洛桥晚望》中,“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通过描写初冬的清冷景色,传达出一种孤独与凄凉。冰初结的天津桥、萧疏的榆柳、寂静的楼阁以及远方的嵩山雪,这些景物不仅营造出了一种空灵的意境,更折射出诗人内心的寂寞与对人生的思考。孟郊的诗歌还富有哲理性,他在作品中传达出超脱物欲、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观。尽管一生穷困潦倒,但他从未放弃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他以诗为囚,将自己的情感、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都囚禁在诗歌之中。在这个精神世界里,他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不满、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孟郊的诗歌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人们通往内心世界的大门,让人们在喧嚣的尘世中找到一片宁静的港湾。二、诗歌风格:古朴奇崛,独具匠心(一)古朴凝重,避熟避俗孟郊的诗歌在当时独树一帜,与盛行的浅俗流易风格截然不同。他擅长白描手法,如《洛桥晚望》中“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笔力高简,将初冬景色描绘得淋漓尽致。冰初结的天津桥、行人绝迹的洛阳陌、萧疏的榆柳和寂静的楼阁,在明月映照下,远方的嵩山雪清晰可见,画面简洁却意境开阔。在句式上,孟郊打破常规,不追求平缓流易,而是力求古劲折,以古文句法为诗。与五言诗歌上二下三的习惯不同,孟诗有上一下四的句子,像“藏千寻布水,出十八高僧”“磨一片嵌岩,书千古光辉”,这种独特的句式改变了传统表达方式,给读者带来新鲜的艺术感受。(二)险奇艰涩,精思苦吟孟郊的诗歌常常给人一种险奇艰涩之感。他硬语盘空,惯用死、剪、烧、骨、录、折、断、攒等狠字、硬语,营造出奇崛的艺术效果。例如在《夜感自遣》中,他写道“夜学晓不休,苦吟鬼神愁。如何不自闲,心与身为仇”,可见其写诗之刻苦。他的心情郁闷、情绪低沉,这也使得他所追求的新的语言表现多带有冷涩、荒寞、枯槁的色彩和意味。在诗中,他精心选用“剸”“梳”“印”“刷”等令人感到透骨钻心的动词,与“峭风”“老虫”“病骨”“铁发”“怒水”“劲飙”“黑草”“冰钱”等暗、冷、枯、硬的意象相配,构成了一组组险怪、生硬、艰涩的句子,传达出心中难言的愤懑愁苦。(三)情深致婉,气势磅礴孟郊的诗歌并非只有苦吟和险奇,他也有不少作品情深致婉,气势磅礴。他既有具有悠远情致的诗歌,又有具有“奋猛卷海僚”气魄的作品。韩愈看到他“敷柔肆纡余”的一面,苏轼喜爱他“鄙俚颇近古”的诗歌。孟郊不少诗歌具有古淡闲雅的特点,以平淡的诗语写出深婉的情致。如《游子吟》以平淡的语言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首诗将母子之情表达得真挚深沉。同时,孟诗还具有气势雄健的特点。他以“荡”“振”“锁”等硬语体现出山峰、建筑的阔大气象,将建筑物、山峰写得高插云霄,横亘天地之间,如“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描绘出雄健飞动的气势,反衬出一己的敝小。三、思想主张:复古卫道,心系苍生孟郊在中唐那个复古之风盛行的时代,坚定地接过元结一派手中的复古旗帜。他大力宣扬仁义道德,对尧舜时期的古朴风尚充满了赞美之情。在他的诗歌中,时常能感受到对那个理想时代的向往,仿佛希望通过歌颂尧舜古风,唤起人们对道德与正义的追求。孟郊对当时浇薄的世风持批判态度,对叛乱犯上的行为更是坚决反对。他以一种伟岸君子的姿态,傲然立于那个时代,对时俗采取不合作的态度,声称“耻与新学游,愿将古农齐”。孟郊所结交的官僚和朋友,大多是重道德、守古训的人物。这并非偶然,而是他内心价值取向的体现。他标榜“自是君子才,终是君子识”,其主要内涵就在于不与时俗为伍,只求复古守道的知音。孟郊的这种思想,与韩愈所倡导的“道”相近。他不仅在生活中坚守古道,而且在创作中亦以宣扬这种“道”为目的。他的“补风教”“证兴亡”的创作宗旨,与元结的“极帝王理乱之道,系古人规讽之流”的原则,以及元和时白居易的“篇篇无空文,句句必尽规。……惟歌民生病,愿得天子知”“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创作理论是一致的。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孟郊的作品反映了社会现实中的诸多矛盾。他的诗犹如一面镜子,照出了那个时代的种种不公与苦难。在一些诗作中,他揭露、针砭了社会上人际关系中的丑恶现象,让人们看到了人性的阴暗面。同时,他也尖锐地揭示了贫富之间的不平等,如《寒地百姓吟》中,通过“高堂捶钟饮,到晓闻烹炮”与“霜吹破四壁,苦痛不可逃”的鲜明对比,深刻地展现了贫富差距带来的巨大反差。孟郊也有不少诗作自述贫困穷态境遇。他一生屡试不第,仕途艰辛,中年丧子,生活的苦难在他的诗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如《秋怀》中,“秋月颜色冰,老客志气单。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席上印病纹,肠中转愁盘。疑怀无所凭,虚听多无端。梧桐枯峥嵘,声响如哀弹”,生动地描绘出他贫病交加的凄凉晚景,让人感受到那个冷酷无情的世道人心。此外,孟郊的诗歌还表现了骨肉情深。他的《游子吟》以平淡的语言,传达出对母爱的深深感激与敬爱之情。“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首诗成为了千古传颂的经典之作。同时,他的《结爱》写夫妻之爱,《杏殇》写父子之爱,这些作品让人们感受到了平凡人伦之爱中的温暖与力量。然而,孟郊的诗中也有部分作品表现出庸俗思想或封建观念。如《初于洛中选》《烈女操》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局限性。但总体而言,孟郊的诗歌在中唐那个时代具有独特的价值。他以复古为武器,沿着恢复古道、整顿朝纲、淳化民俗、振兴诗坛的道路坚定地走下去,成为了复古思潮的杰出代表。四、文学地位:独树一帜,影响深远孟郊在唐代诗坛上的地位可谓独树一帜。他的诗歌风格独特,与当时流行的诗风大相径庭。在那个追求华丽辞藻和高远意境的时代,孟郊却以质朴的语言、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为自己在文学史上赢得了一席之地。他的作品虽然在当时不为主流所推崇,但这并未影响他对诗歌创作的执着追求。孟郊坚持自己的创作理念,不求功名利禄,只求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这种独立和坚守,使他成为了唐代诗坛上的一股清流。孟郊以苦吟诗人着称,他的诗歌既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又传达了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态度。他的作品如同一面镜子,反映了中唐时期社会的种种问题和人民的苦难生活。同时,他又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对精神自由的向往和追求,为后人树立了一个在困境中坚守自我、追求理想的榜样。孟郊作为复古思潮的杰出代表,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在创作中全方位继承了前代诗歌创作的优秀传统,并融入鲜明的时代特色和自己的审美理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这种复古与创新相结合的创作方式,为中晚唐诗歌及宋诗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在诗歌内容方面,孟郊的作品超出了大历、贞元时代狭窄的题材范围。他的诗不仅有中下层文士对穷愁困苦的怨怼情绪,还能透过个人命运看到更广阔的社会生活。他揭露社会丑恶现象,揭示贫富不平等,描写平凡人伦之爱,为后世诗人开拓了更广阔的创作空间。在诗歌艺术表现方面,孟郊的古朴凝重、险奇艰涩、情深致婉的诗歌风格,为后世诗人提供了丰富的艺术借鉴。他的白描手法、古文句法、狠字硬语的运用,以及对自然景物和情感的细腻表达,都成为了后世诗人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孟郊的诗歌在后世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赞誉。他的作品被收录在各种诗集和文学选本中,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游子吟》更是成为了千古传颂的经典之作,以其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人生感悟,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灵。总之,孟郊在唐代诗坛独树一帜,他的诗歌作品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他的创作理念、诗歌风格和思想内涵,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星。五、生平事迹:坎坷人生,诗韵传奇(一)早年:隐居求仕孟郊出生于唐玄宗天宝十年(751年),家境贫苦。父亲孟庭玢虽为朝廷小吏,却未能改变家庭的困境。孟郊自幼性格狷介孤傲,不谐流俗,少与人往来。少年时期,他隐居于嵩山,在这片宁静之地,他的内心充满了对仕与隐的矛盾挣扎。这一时期,他的作品如《山中送从叔简赴举》《湖州取解述情》等,生动地展现了这种矛盾心境。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三十岁的孟郊离妻别家,踏上了求仕之路。他前往河阳投靠节度使李梵,并作《往河阳宿峡陵寄李侍御》表明心迹。此时,他的作品《杀气不在边》《感怀》诗,既表达了渴望用世的心态,又体现出对现实政治的关怀。贞元元年(785年),孟郊转往江西上饶与陆羽相会,后折回长安依附陆长源。在这十数年间,孟郊辗转于河阳、苏州、河南、长安等地,结识了许多至交好友,为他的人生增添了丰富的色彩。,!(二)中年:科举入仕与文学创作贞元七年(791年)秋,41岁的孟郊至湖州考取乡贡,以湖州府的拨解身份荐赴长安应进士试。在这个过程中,他结识了韩愈和李观,并得到韩愈赏识。然而,命运似乎并不眷顾他,这次考试他落榜了。他以雕鹗自比,写下了《落第》一诗:“雕鹗失势病,鹪鹩假翼翔。弃置复弃置,情如刀剑伤。”表达了自己的失落与痛苦。贞元九年(793年),孟郊二试于长安,再次落榜。他怀着郁郁不得志的心情周游南北,先后历游朔方、湖楚、洞庭等地。最后,北上再度与陆长源相聚于汝州。但他并未放弃,贞元十二年(796年),46岁的孟郊决定第三次应试。这次,通过广泛的社会交游,结交当朝权贵,加之友人举荐,他终于登科。一首《登科后》毫不遮掩地表现了他内心的兴奋和喜悦:“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然而,登科后的孟郊生活困境并未立即改变。贞元十六年(800年),孟郊五十岁通过吏部铨选,任溧阳(在今江苏省)县尉,官阶从九品,掌地方治安,为一介微吏。由于生性狂狷,孟郊在任期间醉心山水,常往投金濑吟诗作乐,致使曹务多费,县令不满他的所为,派假尉代之,分走孟郊一半的俸禄。终于,贞元二十年(804年),孟郊因贫困辞去溧阳尉一职。(三)晚年:家庭变故与贫病交加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河南尹郑馀庆启用孟郊作为水陆转运使,担任协律郎一职,孟郊再度踏上仕途,后定居洛阳立德坊。生活刚有了些许安定富足,命运却再次给了他沉重的打击。元和四年(809年),孟郊老母病故,加之晚年三子相继天亡,家庭连遭变故,孟郊陷入贫病交迫之境。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年),郑馀庆上奏孟郊为兴元军参谋,任大理评事。孟郊接到任命后从洛阳前去赴任,八月到达阌乡县(今河南灵宝),因患暴疾去世,终年六十四岁。后葬于洛阳,韩愈为其作墓志铭,友人张籍等私谥为贞曜先生。孟郊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与不幸,但他的诗歌却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在文学史上熠熠生辉。六、代表诗作:传世经典,情感深沉(一)《游子吟》:至深母爱,千古传颂《游子吟》以简洁而深情的语言,描绘了母亲为即将远行的儿子缝衣的场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四句诗,通过对母亲缝衣动作的细腻描写,传达出母亲对儿子深深的关爱和牵挂。“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最后两句,以小草难以报答春天阳光的恩情,比喻子女难以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将母子之情推向了高潮。这首诗情感真挚深沉,千百年来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成为了歌颂母爱的经典之作。据统计,《游子吟》在各类文学选本中的入选率极高,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能背诵这首诗。它不仅在国内广泛流传,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传播到世界各地。(二)《登科后》:春风得意,人生转折“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在四十六岁那年进士及第,这首诗生动地展现了他当时的得意之情。诗中“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两句,成为了后人形容人在得意之时的常用语。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孟郊个人的喜悦,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科举功名的向往和追求。在唐代,科举是文人进入仕途的主要途径,一旦中举,便意味着人生的重大转折。孟郊历经多次落榜,终于在四十六岁时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这种喜悦之情可想而知。这首诗也让我们看到了唐代科举制度对文人命运的深刻影响。(三)乐府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孟郊的乐府诗形式上包括旧题乐府、新乐府和自创新题三类,旧曲新声或新题古义交杂。内容涵盖感时、述怀、闺怨、纪游、酬赠、寓言等多个方面。如关怀民间疾苦的《织妇辞》,诗中描绘了织妇日夜操劳,疲惫不堪,却只能穿着“蓝缕衣”,而她们辛苦织成的纨索却被官家征收去挥霍。这首诗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和丁助教塞上吟》以事实为议论,展现了孟郊对现实政治的关注和思考。还有写离愁别绪的名篇名句,如《古怨别》中“含情两相向,欲语气先咽”、《折杨柳二首》“枝疏缘别苦,曲怨为年多”、《古别曲》“行衣未束带,中肠已先结”,这些诗句将离别之苦描写得缠绵悱恻,出语不凡。寓言体的《覆巢行》《空城雀》《黄雀吟》等,以飞禽所栖非地寓示士人生存环境的恶化,表达了孟郊对士人生存困境的担忧。孟郊的乐府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写尽了人间世态炎凉,成为了他诗歌创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群英荟萃合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