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点看小说网

八点看小说网>大秦摊牌了!我就是秦始皇 > 第37章 全民一统共识(第1页)

第37章 全民一统共识(第1页)

万事开头难!嬴政在历史上能被称作千古一帝,华夏始皇,就是因为他奠定了从零到一的一统制度框架。但是对于一统的全民共识,却并不是嬴政达成的。只能说嬴政开了个头,直至汉武帝以后,华夏九州才算真正拥有了一统共识的民意基础。那么这有什么区别呢?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便是……后世明太祖朱元璋开办第一场恩科之时,上榜的全都是南方举子!当时直接就把刘伯温吓得虎躯剧震!怎么?只有南方举子上榜!是否代表着大明只有半壁江山?老朱那肯定气的眼珠子都红了!负责恩科的名儒宋濂差点没吓的晕过去。没办法。后续只能再专门为北方举子增设一场补考。综上。南北分榜的惯例便流传了下来。包括现世的每个省、市的分数线都各有不同,非常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往往分数线会低上一些。这都是为了在教育和政治层面,尽可能保证阶层流通途径的公平、公开、公正。同理。大秦现在也得这么搞……弃中原于不顾。就等同于迟早会失去江山半壁!相比之下。明朝就要舒服很多。一统的全民共识早已深入人心。半壁江山是绝对的忌讳!可大秦不一样。表面上确实是一统了,但实际上关中与中原之间的对立非常严重。顾得了一方。往往就顾不住另一方。给中原人入仕的机会。关中民意势必沸腾。怎么办?就当真没办法了嘛?此刻。餐桌上的所有人,都本能的把目光再次聚焦在了许尚的身上。“咳咳!”许尚清了清嗓子,道:“首先老夫要明确一点,给陵邑子弟入仕的机会,并非老夫一拍大腿的灵光乍现,也不是刻意偏袒中原余贵,而是深思熟虑后的结果。”“陵邑子弟可入仕,中原百万余贵就肯定有一大批人愿意主动入关中,毕竟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这便很好的解决了前期迁徙中原百万余贵的难题。”“同时,陵邑子弟中若有好苗子,那就理应为我大秦所用,曾经孝公的招贤馆,不也是吸引来了诸多中原外客干才,还有商鞅变法强秦!”“最后,若想要造就真正意义上的一统,就不能仅仅只是推行郡县制,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等,这些都是制度层面的!”“还有更加重要的【全民一统共识】……这得从政治、经济、军事、法制、文化、交通、商贸、教育、舆论、历史共性等等方面,多角度、全方面的把中原和关中紧密相连!”……关中和中原的割裂、敌对,是历史遗留性问题实在太多。比如杀神白起活埋四十万赵人。斩首记功制度下的大秦锐士,极尽残暴,恍若茹毛饮血的刻板印象等等。这些事儿不会因为大秦实现了一统,就随之消失不见。恰恰相反。仇恨和偏见,如果不主动去消弭解决,便会代代相传。因此。这种时候,许尚就只能否决掉关中万民的赢家通吃之心态。造就一统。并非为了压榨中原!而是得做大蛋糕,加速华夏文明的发展……当然。究竟要怎么做大蛋糕,今天肯定讲不到了。许尚还得继续完善他的升级版陵邑制度。“夫子说得好!!”嬴政沉声道!过往他对九州一统并没有一个非常清晰的概念。现在许尚提出了【全民一统共识】,还有多角度、全方位的连接中原和关中!这绝对是说进了嬴政的心坎里!郡县制什么的都是在搭框架。九州万民的意识形态统一。即:华夏民族的统一。才是真正的统一!旁侧。国尉屠雎愈加服气……他确实本能的生出了夫子在偏袒中原人的想法。眼下屠雎听许尚这么一说。确实有道理。让人无从反驳。或许这就是传说中的当世大贤吧!哪怕割让了你的切身利益。却依旧能够让你心服口服!这,便是道行!“正如刚刚纵横家小友所言,我大秦自有国情在此,关中的民心,军武勋贵的功绩,肯定都是要兼顾的!”许尚一边说着,一边打眼看了下包房门口。好像有人偷听……不过无所谓了。反正都是些酒后闲聊吹嘘,旁人听去也做不了什么。再者。许尚行得端,坐的稳,寻常宵小之辈,难入他眼。“为了配合陵邑制度的实施,进而形成政治层面九州融合。”许尚顿了顿,继续道:“老夫特地准备了九品中正制,以及清官和浊官的默认潜规则。”“其中九品中正制,便是在朝廷增设吏部,再根据九州三十六郡,对应每一郡推举出德名兼备的大、小中正,专司干才品称!”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而具体的品称等级又分为九等: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大小中正需要根据乡贤里选,详述干才的年藉各项,分别品第,外加评语。再由吏部的名义把品称表格向左、右丞相呈递、决议,最后由皇帝拍板任命。”……九品中正制。上接两汉察举制。下启隋唐科举制。那么问题来了。许尚为何不直接把科举制度搬出来?原因很简单……在大秦学文识字是一种封妻荫子的特权,没有军功,你的后代就不允许识字。所以。科举制毫无意义,民智都尚未全部开启呢!而且即便许尚把科举配套的宣纸研究出来了,也极难推的动。因为宣纸加速了文字和学识的传播,动摇了关中军武阶层的荫子特权。同时。竹简也会因为宣纸的大量出现导致贬值。天下贵族、豪族、富户都不会答应!最后。宣纸的主要作用是辅助全民教化,那就离不开儒家经典……而当前儒家是不提倡随意传播先贤典籍的,他们会认为有违礼法,对春秋先贤是为大不敬。综上。宣纸、雕版印刷术等等,在大秦初期是推不动的。阻力太大了。所有人都不同意,即便始皇强行下令落实也没用的。这就注定搞不了科举制。只能把九品中正制搬出来顶一下了。“才分九品,仕分浊清!”许尚一锤定音的道:“九品中正制的品称,关中文武阶层和一统外客干才可以占据上三品和中三品的清官,陵邑子弟则只能担任下三品的浊官实吏。”“除非陵邑子弟的政绩表现极好,方可提拔为中三品做为表率!”“如此,地方郡县行政既有了源源不断的秦吏进行补充缺额,关中文武阶层的切身利益也没有太过受损!”“两者兼顾,我大秦哪怕不能千秋万代,也能百年不衰!”……按照许尚的预估。只要陵邑制度、九品中正制和清官、浊官制度能够顺利施行下去……再加上【国运论】的前三讲内容……大秦的二世国运,理应延长至百年!至于百年以后。那就得看关中文武阶层的腐败程度,以及中原万民的怒火了!……:()大秦:我摊牌了,我是始皇嬴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