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我在想着如何进一步安抚这位大叔的情绪时,又有几位同样遭遇的产权人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抱怨起来。“我们也是啊,开发商这不是坑人吗?”“我孩子等着这套房子上学呢,现在可怎么办?”“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能解决吗?总不能一直这么拖着!”大厅里的气氛愈发紧张,我也不由得感到压力巨大。只能不停地向大家解释着相关政策和流程,试图让众人冷静下来。突然,一位较为理智的产权人站了出来,说道:“咱们光在这儿闹也不是办法,不如大家一起想想办法,看看怎么能推动开发商尽快办理初始登记。”众人纷纷点头表示同意,于是开始商量着组织起来,一起去找开发商讨个说法。看着他们一起往外走,我这才松了一口气。虽然这个未办理初始登记的是商品房,而不是小城镇还迁安置房,但是我想借这个例子,说明开发商未办理初始登记造成的恶劣影响。除此之外,再有就是一些别有用心的申请人,会提供伪造的手续来妄图瞒天过海地办理完成自己的还迁房办证手续,这也就对我们办理业务提供了更为严峻的挑战。今天上午,在我隔壁的登记窗口前,一位神色略显慌张的男子递上了一叠办理小城镇还迁房的材料。负责审核的同事是一位面容清秀且经验丰富的女中豪杰,她留着利落的短发,眼神中透着聪慧与坚定。她平静地接过材料,随后便一丝不苟地审查起来。起初,表面上一切都看似正常,然而经验丰富的她却隐隐觉得有些异样。当目光落到那份所谓的还迁协议时,她不禁微微皱起了眉头。协议上的字迹虽说还算工整,可某些地方的墨迹却深浅不一,仿佛是在不同的时间书写而成。她缓缓抬起头,目光如炬地看向男子,严肃地问道:“这份协议,您能确定它是真实有效的吗?”男子眼神飘忽不定,支支吾吾地回答:“当……当然是真的。”她不再多言,继续认真翻阅着其他材料。这时,一份产权证明引起了她的高度警觉,上面的公章边缘模糊不清,与正常的公章存在着细微的差别。她的心中已然有了判断,再次看向男子,语气更加严厉地说:“先生,您所提供的这些材料存在诸多可疑之处,涉嫌虚假。我们会进一步进行核实,如果情况属实,您将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男子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豆大的汗珠从额头不断冒出,他仍试图狡辩:“不可能,这都是真的!”只是他那颤抖不已的声音早已暴露了他内心极度的恐慌。最终,在她的严格审查和步步追问之下,男子再也无法强装镇定,不得不垂头丧气地承认了自己试图用虚假材料办理还迁房的事实,然后灰溜溜地离开了登记中心。我们同事之间经常会戏称,我们不动产登记中心汇集了各种“假冒伪劣产品”,而现在新增了这种小城镇还迁安置转移登记业务,也就自然而然地为这些“假冒产品”增添了新鲜的血液。其实,还存在这样一种状况,那便是一下子如潮水般汹涌而来的办件量,令我们有些应接不暇、难以招架。预约号被一抢而空,一个不剩地全部约满了。这种火爆的架势,即便与限购之前二手房买卖的热潮相比,也是毫不逊色、不遑多让。最近几天,我们不动产登记大厅里人头攒动,仿佛一锅即将煮沸的热水。前来办理小城镇还迁房相关业务的人们摩肩接踵,空气中弥漫着焦虑和急切的气息。嘈杂的声音充斥着每一个角落,人们的交谈声、抱怨声、孩子的哭闹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片混乱的声浪。有的人伸长脖子向窗口张望,有的人不停地看表,还有的人满脸通红地与旁人争论着。队伍弯弯曲曲,像一条蜿蜒的长蛇,一直延伸到大厅门口。人们紧紧挨着,几乎没有一丝缝隙,闷热的空气让人感到窒息。咨询台的同事们被人群包围着,应接不暇,额头上布满了汗珠,却仍在努力维持秩序,解答着各种问题。上面林林总总提到的这些问题汇聚到一起,直接的结果就是导致了小城镇还迁房办证难的情况。我们整个登记大厅仿佛陷入了一场无法停歇的喧嚣风暴,混乱而拥挤。于是乎近期,小城镇还迁房无法办证的问题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当地掀起了轩然大波。不动产登记中心瞬间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各大社交媒体上,指责的声音如潮水般涌来。“不动产登记中心到底在干什么?为什么拆迁房办证这么难?”“效率如此低下,是不是存在不作为?”这样的质问比比皆是。街头巷尾,人们也纷纷议论。“听说了吗?还迁房证办不下来,登记中心也不给个说法。”“这可关系到我们的切身利益,登记中心得给个交代!”面对这汹涌的舆论压力,我们每一个不动产登记中心的工作人员都是倍感焦虑和无奈。电话铃声此起彼伏,都是前来询问办证进度和表达不满的。负责咨询同事耐心解释,但愤怒的群众似乎并不买账,认为这只是敷衍和推脱。媒体也纷纷跟进报道,将不动产登记中心置于聚光灯下。“拆迁房办证难,不动产登记中心责任几何?”这样的标题屡屡出现,让中心承受着巨大的舆论拷问。在这强大的舆论压力下,不动产登记中心犹如在暴风雨中飘摇的小船,艰难地应对着,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向。:()不动产登记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