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她们坐在汴京城中,也能知千里之外的地理。对于她们施政的好处,自不用说。
于是,两宫看了沙盘,便赏赐了宋用臣二十匹绢。
同时拨了五千贯给沙盘司当经费,命宋用臣加紧制造。
更应宋用臣之请,许他可以调用户部、兵部的佐吏、文牍。
打走宋用臣,两宫就在福宁殿里,陪着赵煦说起话来。
“六哥这两日一直在福宁殿看书?”太皇太后先问道。
赵煦颔答道:“回禀太母,孙儿这两人一直在读明道先生的《识仁》一书……”
程颢的识仁书,与其说是书,不如说是短文。
全文不过寥寥数百字。
但程颢却为之亲自注解,阐微言大义数百条。
所以,才能编订成书!
而此书赵煦感觉,恐怕是因他才会出现的。
应该是程颢卧床的时候,不顾疾病,亲自口授程颐甚至很可能是他自己执笔亲写的。
这就给赵煦提出了挑战了!
因为那在他的知识盲区之外!
一位鸿儒,在他生命最后时刻,将毕生智慧和对儒家思想的思考,以及对君主治国的理念、道德,贯通在一本薄薄的书内。
实在是读的艰难!
不过,他依然兴致勃勃的认真读着思考着。
这是帝王的必修课!
你必须掌握经义的解释权!
因为经义的解释权你不掌握,就会被别人掌握!
所以,程颢临终所献的这本书,对赵煦来说,其实是一座宝库!
他只需要理解、融会贯通了程颢的这些东西。
那二程的理学,就是他说了算!
不然,程颢的徒子徒孙们,还敢和赵煦辩论不成?
谁质疑,赵煦就可以甩出程颢临终亲笔所写的东西。
来来来……
是你懂理学?还是朕懂理学?
呵呵,小垃圾,连明道先生的大义都未参透,就敢在朕面前狂言!
同样的道理,可以复制到张载的气学身上。
因为,程颢在注解识仁的时候,大量引用和阐了张载的《订顽》一书。
并依照了理学的思想对张载思想进行了再解释。
而,张载去世后,大部分的气学门人,后来都相继从了二程。
吕大防、吕大临、吕大忠兄弟就是典型。
于是,赵煦感觉,要不了几年,理学也好气学也罢,都要被他控股了。
两宫听着,都很开心。
向太后更是心疼的说道:“六哥,读书归读书,不可太过,以免伤及御体!”
赵煦谢道:“母后叮嘱,儿记住了。”
“其实儿也并没有很刻苦,只是闲暇时就读一读,读不懂了就去花园散步,想一想……想不通的就暂且搁置,待经筵上与程说书请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