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点看小说网

八点看小说网>走进不科学txt奇书网 > 第133章 关于本章含有大量科普因此建议谨慎订阅的那些事儿(第1页)

第133章 关于本章含有大量科普因此建议谨慎订阅的那些事儿(第1页)

说道历史上贡献不符合名气的科学家,很多人的脑海中可能同时冒出一个名字:特斯拉。但实际上。特斯拉虽然能力很强,但远远没有传闻中接近神明那么离谱。比如“爱因斯坦代表了人类的上限,而特斯拉则是神明下限”这种话,完全就是没有任何根据的yy。如今的特斯拉,其实是被高度黏贴、神话甚至妖魔化过的。通俗点说就是被造成了神。特斯拉第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应该要归结于科教频道在2009年的一部纪录片:《科学超人:尼古拉·特斯拉》。。这部纪录片堪称后来的万恶之源,以严肃的口吻为特斯拉的各种谣言背书,给很多人留下一个固有的刻板现象。然后15年这部片的导演、编剧和制片都移民了。到了现在。这些谣言已经多到咱们都没法辟谣的程度。这种情况已经远远超过了‘智商税’可以描述的程度,部分——注意是部分对特斯拉的描述,甚至可以算是反智的程度。这样说吧。如今与特斯拉有关的百度词条中,有一半以上都是谣言。比如传闻在1912年(另一说是1915年),由于特斯拉和爱迪生在电力方面的贡献,两人被同时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但是两人都拒绝领奖。理由是无法忍受和对方一起分享这一荣誉。一些营销号以这个传闻为模板,宣称诺贝尔物理学奖自创立开始的头三十年间,特斯拉一个人就被评选获奖九次,又与爱迪生一起二次。而他则把这十一次的诺贝尔奖全部让贤,神明看不上凡人的殊荣。但实际上别说后面的那十一次了,连最开始的那次都是虚构的:19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的是尼尔斯·古斯塔夫·达伦,19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威廉·亨利·布拉格和威廉·劳伦斯·布拉格。纵观特斯拉一生。他只在1937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提名。这也是他人生中唯一的一次提名,并且没有获奖,更别提拒接了。类似的谣言多如牛毛,数都数不清楚。完全是凭空捏造的虚假消息,或者就是把别人的贡献扣到了特斯拉的身上。奈何由于信息壁垒的问题,这种缝合说法被很多不明就里的人相信了,并且持续到了现在。另一个特斯拉被神化的原因则在于爱迪生,因为这位大发明家曾经干过两件很没节操的事儿:第一是用交流电电死了一头大象,还用自己发明的摄像机拍成影片到处播放炫耀,这段视频到今天依然能在网上找到。第二则专门发明了用交流电驱动的电椅,并且说服政府用电椅作为执行死刑的工具。这玩意儿杀人过程极其残酷,就是把人浑身上下绑上线圈,然后活生生用电噼里啪啦劈死。有这两个洗不掉的污点在,所以对特斯拉的反向宣传效果非常不错。客观来说。特斯拉算不上一个顶级的基础科学家,但可以算一个顶级应用科学家或工程师。基础科学家与应用科学家的最大区别,就是基础科学发现的是宇宙自然规律,是最原创的发现和研究成果。也是一切发明创造的基础,比如小牛,爱因斯坦,现在的杨老都是这类人。应用科学家或工程师,则是把基础科学理论变成实用的技术。他们的目的是发明创造出新的工具或提升生产水平,用于社会生产和生活。总而言之。特斯拉在人类物理学史上的地位不能忽视,把他贬低的一文不值的言论倒也没啥必要,搁在现代获得一两个诺奖肯定是绰绰有余的。但也绝不应该把他塑造成一个神,这对很多真正有贡献的先贤来说是不公平的,对科研圈也是有害的。而比起特斯拉。有一个人其实更适合‘被埋没’这三个字的定义。这人便是卡文迪许。卡文迪许,这是一个大家耳熟能详,但又有些陌生的人物。很多时候。动漫《海贼王》同名角色的传播度,都要比这位现实人物高得多。大多数人对他的印象,一般只停留在他用扭秤测出了引力常量,甚至一些鲜为人同学早就忘了这事儿。但事实上呢。这位神人隐藏之深远超所有人想象。且问一个问题:如果你有机会发现欧姆定律、库仑定律等能载入史册的成果,你会怎么做?想必大多数人的选择都是将他们公布,享受这个盛名一直到身死吧。但卡文迪许却不一样,他的做法是让这些理论烂在了手稿里,至死都未曾发表,这你敢信?实话实说。哪怕是徐云自己在读博士那会儿知道这事情的时候,心中都产生过一丝怀疑。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奈何为这事儿作证的人来头实在太大太大了,大到堪称人类历史上最最顶尖的大佬之一:他叫做麦克斯韦。也就是那个写出了麦克斯韦方程组、奠定了现在电磁场理论基础、没有他甚至可以说不会有手机,同时私德也堪称模范的究极大佬。19世纪末。麦克斯韦应邀兴建卡文迪许实验室时,他本人亲自在卡文迪许留下的箱子里,发现了20捆尘封的神秘手稿。当然了。后世有些人为了添加神秘色彩,把箱子描述成了一个需要解开某些题目才能开启的密码箱。在卡文迪许死后的几十年里,只有麦克斯韦能解开这个谜团。不过遗憾的是。麦克斯韦的开启方式并没那么玄乎,只是用了一些物理手段罢了:用斧头砸断了箱锁。这些手稿现存在大不列颠博物馆的珀西瓦尔·大卫德收藏馆6号陈列室里,卢浮宫早些年甚至还为此和不列颠博物馆撕过逼。当时卢浮宫认为这是麦克斯韦发现的手稿,因此应该由卢浮宫收藏。大不列颠博物馆则表示,你个搞文艺的博物馆看得懂个戟巴物理手稿,拒绝了这个要求。而根据手稿记录。在1772-1773年间。卡文迪许作了一个名叫双层同心球的实验。这个实验第一次精确测出电作用力与距离的关系,指数偏差不超过002。后来法国人库伦通过实验验证了他的发现,从此关于电荷间的受力规律被称作库伦定律。而与库伦的扭秤实验相比,卡文迪许的同心球实验不但更早,而且还要更精确。虽然说后世的测量精度已经到了10的-16次方量级,但用的也依然是卡文迪许的实验原理。如果他把这个成果发表的话,我们今天见到的库伦定律可能就要换名字了。另外。卡文迪许还第一个提出了电势的概念,指出了电势与电流的正比关系。由于当时没有测定电流的仪器,卡文迪许就把自己的身体当做了实验仪器。根据身体的麻木感觉来估计电流的强弱,发现了导体两端的电势(差)与通过它的电流成正比。这也就是我们物理课本电学章节中的欧姆定律。同时卡文迪许与法拉第共同主张:电容器的电容会随其介质不同而改变,与插入平板中的物质有关。他也据此提出了介电常数的概念。并且因为做了太多的电学实验,他还提出每个带电梯的周围都有“电气”,这与电场理论是很接近的。够牛叉了不?这还没完呢:在一次偶尔的实验中,卡文迪许意外发现了一个情况:一些金属与酸反应,会产生一种“可燃空气”。这种“可燃空气”,就是氢气。只是当时对于这种反应生成的气体还没有普遍的认识,罗伯特·波义耳统一称所有的生成气体为“人工空气”。但卡文迪许却不认同。他坚持认为这就是一种新的物质。于是他便用现在最常用的排水集气法,收集到了一些氢气。经过干燥和纯化处理后,他成功测定了氢气的密度。当然了。这个实验最重要的并不是测定氢气密度,而是发现两种气体混合竟生成了水。这在当时可引起了不小的争论,因为化学界普遍地认为,水是组成万物的元素之一:当时的“四元素说”,包括水、土、气、火,认为水已经没法再分解了。卡文迪许甚至因此被剥夺了部分爵位,年收入顿时骤减到了相当于现在的五六千万。嗯,五六千万。真是个悲伤的故事——卡文迪许出生在一个大家族,由于站队选对了的缘故,基本上和财阀无异,所以卡文迪许才能做那么多的实验。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卡文迪许还发现空气中约有1120的气体几乎不发生反应,这也就是稀有惰性气体。而惰性气体是啥时候真正被发现的呢?答案是卡文迪许嗝屁一百多年后:1895,拉姆塞用钇铀矿发现了氩气,并证实了卡文迪许当年的天才推测。而除了以上诸多贡献之外。卡文迪许最出名的便剩下了扭秤实验。不过说来比较有意思。反倒是卡文迪许最着名的这个扭秤实验,偏偏被世人误解了。他用的扭秤实际上是米歇尔设计的,也就是先前提过的米歇尔神父,卡文迪许并不是真正的发明人。米歇尔去世后,装置几经易手,方才送到卡文迪许手中。接着卡文迪许将装置进行了几番精细的改造,才开始了进行长达25年的测量。而且值得一提的是。他用扭秤测量的也不是什么引力常数。他其实是打算为当时热门的天文学研究去测定地球的密度和质量,同时验证引力存在罢了。,!这个实验的操作方式并不复杂:首先在静止状态下用光线照射小镜子,光便会被反射到一个很远的地方。这时立马标记光被反射后出现光斑的位置。随后物体之间有引力,因此只要在扭秤边上的两个铁球a、b附近,再放置两个质量一样的铁球c和d。那么a就会和c之间产生引力f1,b和d之间便会产生引力f2。两股引力的大小不同,有些类似后世的拔河。所以此时的扭秤便会微微偏转,反射的远点也会移动较大的距离。根据卡文迪许的实验记录。他测算出的地球密度为水密度的5481倍,也就是5481克每立方厘米。这与现今21世纪的数据相比,仅有065的误差。至于万有引力常数g,卡文迪许其实并没有计算出来,毕竟那时候的认知体系依旧没有完全健全。但他的实验记录中,计算g的数据已经相当齐全了,却是只是一个概念认知而已。就算是现在的高中生,都能轻易地就能够算出引力常数,而且相当精准。所以后世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实验物理学家,最终还是决定将测出引力常数g的头衔授予了卡文迪许。其实以卡文迪许的才学,如果他选择将成果公布,他的名气肯定比现在要大得多。如果非要找原因的话。大概是因为上帝在描绘他的智慧上花费了过多的笔墨,以至于无法给他绘出更美好的性格吧。比如他虽腰缠万贯,却常年只穿着一件褪色的天鹅绒大衣,戴着过时的三角帽。性格孤僻、沉默寡言的他,几乎不敢与陌生人和异性交谈。就连与自己聘来的管家沟通,他也只通过传纸条等方式来避免尴尬。他是伦敦银行最大的储户,但他对财产却完全不管不问。几十年间,都只让投资顾问购买同一种股票,至死不变。仆人的父母发烧,他直接给了相当于后世三十万的医药费。并且他还不止一次的在与友人的信件中吐槽过钱太多,不知道到底该怎么花。其实类似卡文迪许的大佬历史上也并不少,例如高斯也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高斯死后留下一堆手稿没发表,此后的50年,谁能解释他的手稿谁就是大牛。视线再回归原处。整个卡文迪许扭秤实验的核心,说白了就两个字:放大。卡文迪许在实验中一共使用了三次放大:一是变力为力矩,放大了力。二是利用几何光学中,平面镜转动θ,反射光线转动二倍θ这一定律,放大了角度。三是利用变角位移为线位移,用尺子测出反射光照射点的位移,计算转动角,放大了宏观位移。这三次放大就是这个实验的创新之处。诚然。以徐云目前能找到的工具而言,在北宋搞扭秤实验可能存在较大误差。但别忘了。他和卡文迪许的目标也是有差距的:卡文迪许搞扭秤实验首先是为了验证万有引力,其次则是通过数据计算地球的密度和质量,收集的信息同时也能推导出引力常量。而眼下的徐云只需要将现象给还原出来、证明物体之间有引力就行了,并不需要计算具体数值。至于实验所需的细长光线也不难:后世一些营销号在介绍卡文迪许实验的时候说他用的是激光,看起来好像没啥问题。但只要你对科技史有所了解就会知道:激光的原理是爱因斯坦在1916年才发明的。因此卡文迪许真正的操作,是先将设备转移到一间阴暗的房间里,固定好位置。然后用w0x2θ0=w0x2θ0=2λπ的发散角与光斑半径反比关系为设计基础,简单制作一个玻璃透镜就能搞定。一刻钟后。整套设备被调试完毕。徐云让谢老都管站在屋外,身边的地面上插着一跟类似自拍杆的器具。器具顶部则固定着透镜,透镜可以简单的进行转动。又过了几分钟,徐云说道:“老都管,可以开始了。”谢老都管点点头,也没对徐云指挥自己有啥意见:“明白。”随后他按照徐云之前的嘱咐,缓慢的转动透镜,开始校正起了光线。徐云的目光则停留在了镜子上,紧紧盯着光线的变动。过了一会儿,他忽然道:“停!就是这个位置!”谢老都管连忙停止了转动。接着徐云转过身,又对小赵说道:“简王殿下,麻烦你去墙上用粉笔标注一下光斑的位置。”小赵乖乖拿起粉笔,走到墙边。在反射光斑的位置上划了个拇指大小的白点:“王公子,这样可以吗?”徐云朝他点了点头,随后对老苏道:“老爷,轮到咱们了。”老苏见说撸起袖子,从桌上拿起了一个铁球,靠近了扭秤左边的小铁球附近。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徐云则拿起另一个铁球,靠近了右边的大铁球。而随着铁球的靠近,某些肉眼不可见的改变发生了。片刻不到。墙边的小赵顿时瞳孔一缩,惊诧道:“少师公,光斑移动了!”老苏闻言一愣,转身对边上的小李一招手:“清照,你替我拿着这颗球。”简单将球交接给小李后,老苏快步赶到了墙边,仔细查看起了光斑。只见此时此刻。光斑已经从被粉笔标注的位置下方消失,转而挪动到了大概一尺长的另一侧!老苏的心头顿时狠狠一抽。在实验开始前,他曾经亲自检查过那四个铁球。他可以保证,铁球之间不存在任何的磁极吸引,屋子里也没有哪怕一丁点儿的风。同时在实验过程中,徐云和他也没有触碰到扭称。因此理论上来说。整个扭秤组合始终都处于一个平衡静止的状态,不可能会因着铁球的靠近而产生形变。也就是说经过某种技巧性的放大后,他们切实见证了物体之间存在的引力!这个概念对于老苏的冲击,要远高于重力的解释——毕竟老苏或者说不少先贤早就对物体会落下的情况产生过好奇,并且提出过猜想。虽然提出的猜测与重力有些出入,但这种力的本质还是相近的。只不过地心最深处,不存在某种真实的特殊土壤靠着磁力在吸引物体罢了。因此重力的释义虽然和老苏的认知有些冲突,但也没到三观崩灭的地步。而眼下这个实验,证明的却是地面上任意两个物体之间——可能是人和人,可能是物和物,也可能是人和物,彼此之间都存在一股微弱但切实存在的吸引力!这是一个从古至今没有任何人提及过的设想!重力的概念就好比在后世,你和网恋对象在今天的情人节奔现了,并且打算在朋友圈秀波恩爱。结果见面后你发现对方是p图怪,颜值和照片相差了十万百千里,三围都是120,身高160体重160。这种精神冲击虽然有些大,但无论如何不至于让你疯到抓狂。而引力的概念却不一样。它自己不是p图怪的范围了,相当于你奔现后发现自己老婆是个6米高的骷髅!这种级数的精神冲击,一般人估计很容易发生三观崩塌,甚至活生生被吓死。但另一方面。这也是明摆在所有人面前的事实,哪怕你真被吓死了,也没法改变它确实存在的性质。想到这儿。老苏不由抬起头,看向了屋外的光源。此时此刻。这个细微的光源犹如一道入口,微微将世界的真相敞开了一个缺角那是一个他过去数十年里,都未曾想到与触及的领域随后他强迫自己平复了一番心绪,没去管同样震撼的小李和小赵,转而对徐云问道:“小王,若是老夫所记不错,你此前似乎说过我们脚下的大地与世间星辰,尽皆都是圆形?”徐云点了点头,答道:“没错。”听到这番话,老苏的眼中顿时泛起了一阵光芒。他的语气中甚至带上了一丝期许:“既然引力都可靠实物证明,那么小王,星辰为圆形的说法,你可有实据佐证?”徐云沉默片刻,依旧点了点头:“有。”注:很久没写这种正经的科普章节了,其实写的还挺累的,毕竟要为自己说的话负责,不能胡乱去编造或者黑人科普章节上本书写过几次,反响还不错,新读者可以放心,这种大篇幅科普章节出现的次数不会很多,大概间隔十几万字才会出现一次。超级大章,求点月票吧:()走进不科学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