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吧,如果可以,我会考虑帮不帮忙的。”
计谋被拆穿,邱广安没有丝毫不好意思,马上从袖子里拿出一卷奏疏:
“现在工作难做啊,我这個户部尚书现在就是个空架子。”
“我个人荣辱事小,唯恐耽误了陛下的大事啊。”
陈景恪没有理会他的诉苦,接过奏疏展开扫了一眼。
不出所料,户部的官员以各种借口拖延,不配合工作。
他这个户部尚书,已经被架空了。
别说阶梯性收税的实施方案,就连正常工作都难以进行了。
文官系统的反抗,开始了。
陈景恪冷笑一声:“不知死活。”
邱广安附和道:“是啊是啊,竟然为了一己之私延误国家大事,这种人怎么能留在中枢衙门。”
“我看就该将这群人全都贬出京城,让他们去苦寒之地多历练几年。”
陈景恪问道:“全部赶走?谁来接替他们的位置?”
“户部要是停转,国家还不瘫痪了?”
邱广安显然早有准备,说道:“我仔细观察过,并不是所有人都想参与进来。”
“只是大家都这么做了,他们不想成为异类,只能随大流。”
“只要将那些带头的全都贬出去,剩下的人自然就老实了。”
陈景恪问道:“空出来的位置呢?你就敢保证新任命的官员会配合你工作?”
邱广安终于抛出了自己的真正目的:“儒家官员自然不会支持我,可别忘了计官。”
“经过数年展,计官群体可是出了不少人才。”
“只是中枢各衙门一直被文官霸占,大家没有晋升的门路。”
“正好趁着这个机会,提拔一批计官进入中枢。”
陈景恪心头一震,表情凝重的道:“你可知道这么做的后果?”
“党争一旦开启,很多事情就由不得我们了。”
邱广安反驳道:“难道现在就由得了我们吗?”
陈景恪默然。
除了五军都督府之外,中枢衙门尽皆掌握在文官手里。
文官集体抵制某个政策,是很难推行的下去的。
当然,文官并不是铁板一块。
可利用新党打击旧党,同样是党争。
邱广安正色道:“让计官掌握户部,就是在文官系统上撬开一道缝。”
“一旦我们成功,司法官也必然会向他们起挑战,争夺大理寺的所有权。”
“到时候文官就会疲于应付,无法齐心协力抵制新政。”
“至于你担心的党争问题……”
说到这里,邱广安抬头遥望皇宫:“什么样的党争,能比得过当年淮西勋贵和江浙文官的斗争?”
“最后还不是被陛下轻而易举给消弭了。”
陈景恪看着他,说道:“你应该知道,当年陛下是怎么处置此事的。前车之鉴,你就一点都不怕?”
朱元璋处置党争的办法很简单,杀。
谁闹的厉害就杀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