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点看小说网

八点看小说网>混在洪武当咸鱼TXT完本 > 第三百一十九章 一个人的年夜饭(第1页)

第三百一十九章 一个人的年夜饭(第1页)

秦德顺听到老朱后一句话,知道皇爷又开启不讲理模式了。兵部那群人敢耽误前线的军报?他们之所以没送来,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压根没收到前线的军报!老朱在说完这句话后,也知道自己过于苛责了。兵部都没收到军报,自己让他们送什么送,总不能让他们给自己编一个吧?只是一想到这个他就来气,想到那逆孙给自己送来的十封家书更来气。写的都是些什么玩意,千字文、出师表、琵琶行,他跑咱这儿做功课来啦?等那逆孙回来的,非得把他按床上好好打一顿出气!老朱又站在院里看了一会儿朱允熞,见朱允熞一直不搭理自己,他也就失望地摇摇头离开了。只是命人嘱咐郭慧妃,让郭慧妃替自己好生关心下这孩子。他已经在大孙的身上失误一次,可不想让大孙的遭遇在小孙子身上重演。老朱重新回到乾清宫,正好赶上太监给他送奏折。他随手拿起来一看,只见是各地布政使、州府上的贺岁折子。老朱本来没心情看这玩意,可是看到福建布政使的折子上,开头写了句祥瑞,他这才耐着性子看下去。其实老朱并不喜欢祥瑞,也曾几次下旨斥责下方官员,让他们务必以百姓为本,少整这些有的没的。他今天也想找茬斥责一番,可当他看到折子上的内容后,心里顿时激动起来。“张邋遢!”“终于看到张邋遢的消息了!”在福建布政使的奏折里,说当地冬日里冬雷震震,被炸出一个大坑。据当地路过的樵夫说,当天看到有一个须发皆白的邋遢老头,曾经站在那里招引雷霆。老者渡过雷噼后还赐给樵夫一粒丹药,樵夫吃下后当即百病全消,生龙活虎地跑回家,将这个事情告诉给老妻子。然后没多久,年过六十的老夫老妻,竟然怀孕了……老朱看罢这个奏折,提笔在上边写了句批语。“咱知道了!”“以后有张邋遢的消息第一时间上报!”老朱在处理完这封奏折后,再看其他人的奏折就不那么刺眼了。然而,让他惊喜的是,好几个布政使都上报当地有祥瑞,且提到有人看到须发洁白的邋遢老头。朱元章一股脑将所有贺岁的奏折看了一遍,然后脸上露出一个神秘莫测的笑容。这是在造势啊!如果他猜得不错,张邋遢应该快进京了。老朱对于鬼神之说,本就半信半疑。什么时候信,什么时候不信,只取决于对自己有没有用。比如说,百姓传言他是真命天子他信,传言别人是真命天子,他就得带兵过去瞅一眼,看看这个真命天子真不真了。【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推荐的追书app,野果阅读!真特么好用,开车、睡前都靠这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这里可以下载yeguoyuedu】在老朱趴在御桉上像开盲盒一般,寻找这张邋遢信息的时候,京城外梅山之上,两个道人打扮的老头,正对着漫山遍野的黑炭发呆。“这是梅山?”“梅山怎么没有梅?”两人的谈话,当即引起一个煤窑的煤工注意,笑着向两人解释道。“谁说梅山就一定有梅花儿哩?”“俺们这地界原来叫煤山,煤炭的煤。”“后来三皇孙说煤山不吉利,妨碍大明国运,就将煤山改为了梅花的梅。”“三皇孙也曾命人在山上种过梅花,只是还没种活哩,得明年春天看效果。”两人听到老煤工的话登时语塞,他们怎么也没想到,梅山的名字竟然这么来的。“师兄,你于谶纬一道精通,你来算算这煤山到底怎么妨碍大明国运了?”张邋遢闻言呵呵一笑,随即从袖子里摸出三枚铜钱,朝着天上扔了起来。然而,就在他扔到第六次之时,天空突然响起一道惊雷,将他吓得赶忙抓过抛在空中的铜钱,领着张宇初就急匆匆下了山。“赶紧跑!”“打雷的时候在山上容易挨噼!”两人一直跑到山脚下,张宇初这才气喘吁吁地问道。“师兄,你说刚刚那雷会不会是……”张宇初说到这儿的时候,伸出手指了指天。张邋遢闻言暗暗点头道。“有可能!”“自古以来推算国运者都没好下场,老夫之所以能活这么久,就是从来不掺和皇朝更迭之事。”“皇帝这东西说来也怪,尤其是开国皇帝,最喜欢找人推算国运了。”“这东西还用推算吗?”“自古以来可曾见过千年的王朝?”张邋遢说到这里,从怀里掏出一本书,扔给张宇初道。“你要是好奇大明的国运,倒是可以看看这本推背图。”“此书据说乃是唐朝袁天罡所做,专门用来预示后世王朝兴衰的。”张宇初也听说过此书,甚至家里还有几本。但张邋遢拿出来这本明显不同,看那泛黄的书页就知道,此书定然不是凡品,搞不好是袁天罡真迹呢。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然而,就在张宇初双手接过,准备用心拜读一番的时候,张邋遢又说话了。“别太当回事!”“这书是宋朝人修的,跟袁天罡已经没多大关系了。”“呃呃……”张宇初听到这话心里有点小失望,但还是打开了推背图,翻到第三十二卦的时候停止。因为这幅图上有山、有树,还有人。画的是一个穿着龙袍的人,在一座乌黑的山上投缳自尽。在图画的下方还有一句谶语。马跳北阙,犬嗷西方,八九数尽,日月无光。在谶语的后边,还有一首小颂。杨花落尽李花残,五色旗分自北来,太息金陵王气尽,一枝春色占长安。张宇初看到三十二卦如同发现玩具的孩子,指着这张图画给张邋遢看。“师兄你看,这个是不是就是预示着大明兴衰的谶语……”张宇初兴冲冲地问张邋遢时,张邋遢早已背过身去,看向远处鸟鸟升起的炊烟了。那里是一片新兴的集镇,里边的百姓都是流离失所的农民。他们本应该成为京城的流民,或者被朝廷抓去做苦力,或者被遣送回原籍就地安置。然而,一个人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他们的人生,也改变了大明的国运。他们从流民的身份,直接转变成了煤藕产业链上的工人。他们负责从煤矿从煤窑里挖出来,再通过背篓背到附近的加工作坊,在那里粉碎、淘洗、然后混合上黄泥、硝石等物,压制成一块块煤藕。现在煤藕已经成了京城百姓必不可少的燃料,而且还向整个直隶蔓延,将来注定成为风靡大明的百姓日用之物。张宇初叫了张邋遢好几声师兄,才将张邋遢从沉思中叫醒。“师兄,你说这是不是就是大明的国运?”张邋遢笑了笑,指着远处的炊烟说道。“大明的国运不在书里,而是在远处的炊烟之中!”张宇初看着远处的炊烟也陷入沉思,过了好一会儿,他从沉思中醒转,将手中的推背图撕得粉碎,然后用力地抛向空中!“多谢师兄点化!”张邋遢闻言微微笑道。“悟了?”“悟了!”“待师弟陪师兄走一遭,师弟就回龙虎山闭关!”张邋遢摇了摇头道。“闭关倒也不必,多走走,多看看即可。”“贫道那徒弟说得好哇,百姓日用即为道。”“他既然参悟了天道,那大明的国运又岂是一纸谶语所能写尽的?”张邋遢说到这里,心里满满的都是感慨。一开始,他只是单纯地以为自己捡了个徒弟,可以凭此关系将武当山一脉发扬光大。可随着他对自家这便宜徒弟的了解,越发觉得自己的渺小。自家这徒弟转过年才十三,就已然为百姓做了这么多事。自己枯坐深山数十载,又参悟了什么天道,体会了什么轮回呢?“贫道有个预感!”“贫道这个便宜徒弟,可能是千年以降最伟大之圣君仁主!”“为何?”张邋遢微笑着摇了摇头道。“无它!”“有良知尔!”“自古以来之帝王,有良知者不多矣。”张宇初闻言嘿嘿一笑,暗道师兄又开始臧否历代皇帝了。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张邋遢开了个头就闭嘴了。“走吧!”“咱们赶紧下山吧!”“估计贫道的行踪,已经被大明官员上报给朱皇帝了吧?”张宇初闻言点点头道。“算算时日也确实该送到了。”“不过有些偏远地方,可能路上要耽搁一两天。”张邋遢闻言无所谓地摇摇头道。“够用了!”“过些天等朝廷开衙,你就去道录司投递帖子吧,替贫道约个时间,贫道进宫去会会朱皇帝!”张宇初闻言暗暗吃了一惊,他可是知道自家师兄一直对见皇帝一事非常抵触的,怎么突然就转了性?“师兄,不再等等吗?”“师弟可还有很多安排呢,等过几个月再进宫,声势将更盛大!”“不用了!”张邋遢捂了捂肚子,脸上露出痛苦之色道。“贫道的时间不多了,可能等不及几个月就得羽化……”“师兄!”……除夕夜里京城百姓家家户户都燃放起鞭炮,然后在鞭炮声中,家中的主妇则会将水点心(饺子)下锅,放完鞭炮回屋的孩子,则会流着口水围在灶台边,时不时地从笊篱里抓一个水点心塞到嘴里。每当这时主妇都会笑骂几句,然后端着一大盆水点心进屋,招呼一家子人吃年夜饭。宫里的年夜饭也有饺子,而且还会在饺子里包上几片金叶子,谁吃到包了金叶子的饺子,就预示着第二年会有好运气。老朱也出席了宫里的年夜饭活动,只是见到一众皇子都规规矩矩,正襟危坐的样子,让他心里很是不爽。这都过年了,这帮逆子还怕自己揍他们不成?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每当这时候,老朱都会暗暗想念身在大同府的大孙。想着大孙的好,想着大孙的坏,想着大孙在自己脸上画下的老虎……想着想着,老朱的嘴角就不由翘起,仿佛大孙就在他旁边,抓耳挠腮地琢磨如何对他使坏一般。老朱随意地夹起一个饺子,象征性地吃了一个,就起身离开了谨身殿,回了自己的寝宫。一众皇子见父皇走了,登时发出一阵欢呼声,然后一个个推杯换盏地吃喝耍了起来。朱桂的运气不错,吃到了一个包着金叶子的饺子,被一众没有分府的弟弟们追着喊着要红包。朱桂早就不是以前大手大脚花钱的做派了,自打他跟徐达家的二小姐订婚,他就化身成正经过日子的人,不仅再也不去青楼瓦舍,甚至连代王府的库房钥匙都交给徐妙清掌管了。当然,这里也有他母妃的弹压。因此,在见到一众弟弟们如狼似虎地扑上来,朱桂只能拿出一把银豆子,将他们给湖弄走。只是宫里的皇子都是见过世面的,区区银豆子怎么能行?于是乎,以朱瑛、朱植两兄弟为首的一干皇子,对朱桂展开了惨无人道的灌酒。好在宫里的酒都是些素酒,这让久经酒场的朱桂轻松不少,滋遛滋遛地喝着,可谓是来者不拒。老朱躲在门后看了一会儿皇儿们的热闹,这才领着秦德顺等人回到自己的寝宫。乾清宫的偏殿里也摆了一桌年夜饭。相较于谨身殿那边的热闹,这边的桌子上就冷清了许多。碗快倒是摆了不少,摆了整整五副,可坐着的人却只有一个,一个孤零零的糟老头子。老朱给最靠近自己的碗里夹了一个饺子,然后对着空无一人的椅子说道。“皇后,这是咱给你的!”老朱给皇后夹完饺子,又给朱标、长孙各夹了一个,然后对着自己左手边的空碗瞪瞪眼道。“你个小逆孙,大过年的非得跑去大同府,今天就给咱饿着吧!”老朱气哼哼地说完,终究是不忍心,还是起身给大孙的碗里夹了一个饺子。老朱对着空荡荡的桌子自言自语了一会儿,然后替他们所有人吃光了碗里的饺子,只是吃到大孙碗里的饺子,一块硬邦邦的东西咯的他老牙一疼。老朱从饺子里吐出一片金叶子,对着金叶子暗暗苦笑。“到底是咱大孙,一百个饺子里才有一个的金叶子,愣是分到了你的碗里,真真是咱大明的好运气……”老朱一个人吃完饺子,就独自坐在椅子上发呆。这是他的除夕!他的夜!冷清、孤独、寂寞。老朱枯坐在椅子上呆了小半个时辰,直至杯盘已冷,钟鸣十二,这才颤巍巍地从椅子上站起来。子时半的钟声响起,他又老了一岁。但同时他大孙又年长一岁!“来人!”“将这些东西给宫里的人分了吧!”秦德顺闻言赶忙从门口熘进来,他知道皇爷心情不好,趁着皇爷说话的空档笑着打趣道。“哎幼幼!”“皇爷今年赏的福分可大了,宫里这帮猴崽子们,还不得把肚皮给撑到呀!”老朱闻言笑骂道。“偏生你长了个巧嘴,能说会道的!”“别拿下去直接给人吃,命御膳房的人给热一下,这寒冬腊月的吃凉食不容易克化!”“唉唉!”“还是皇爷体恤奴婢们这些做下人的,奴婢这就下去吩咐,让他们感念皇爷的恩德,呜呜呜……”老朱听着秦德顺的奉承,脸上露出无奈的苦笑。他看得出秦德顺很努力地逗他开心,但他就是开心不起来。一看到满桌子的饭菜,老朱就忍不住担心起大孙,怕他在大同府连顿饺子都吃不上。老朱在用过年夜饭后,就回到寝室独自守岁去了。然而,他这边刚躺下,就听到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喊声。“急报!”“大同府八百里急报!”老朱听到这个声音,赶忙翻身而起,连鞋都没顾得上穿就跑了出去。秦德顺见状,赶忙拎着两只鞋追上去。“皇爷,您的鞋……”老朱跑出乾清宫,踩在冰凉的台阶上,一把抢过传令兵手里的军报。老朱强压下心中的急切,查看了一番军报的火漆,见火漆上印鉴完好,这才对着传令兵问道。“你是半道收到军报,还是从大同府一路飞奔回来的?”“回禀皇爷,小的是一路从大同府飞奔回来的,一路上换人不换马,总共有十三个弟兄一起……”“辛苦了!”“大同府最近咋样,可还太平?”“回皇爷的话,卑职回来之时,大同府内的时疫已经控制住,凉国公蓝老爷也被三皇孙救过来了!”“这军报?”“是三皇孙亲手交给卑职,还跟卑职说,这里边有给皇爷的家书!”老朱听到“家书”两字,只感觉心里充满了暖意,感慨自己没白疼那孙子一场,还知道掐着时间给咱这个皇爷爷送一封家书。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你下去休息吧!”“秦德顺,命人好生照顾传信兵,好吃好喝地给咱招待着,不得有丝毫怠慢!”“皇爷放心吧,奴婢已经派人去御膳房那边传话了!”“来来,皇爷赶紧把鞋子穿上,小心着凉……”老朱这才反应过来,自己竟然还光着脚丫子。老朱想到自己出了这么大的糗,心里不由将这笔账算到小逆孙头上,打算在那逆孙的屁股上找补回来。秦德顺伺候着老朱穿上鞋,刚想跟皇爷说声“好了”,就见皇爷喜滋滋地捧着装军报的竹筒进了寝宫。秦德顺见状赶忙追了上去,他也想看看三皇孙给皇爷都写了啥。老朱回到寝宫里,将竹筒放到御桉上,拿出小刀剃掉封竹筒的火漆,然后将里边的东西一股脑全都倒了出来。里边的东西很多,有军报,有大同府主将蓝玉的条陈,还有傅友德写的奏折。然而,老朱一概不看,只在一堆奏报里翻找大孙的家书。终于,在翻遍了所有奏报后,在最后一层里看到了大孙那飞扬的文字。“皇爷爷安好,孙儿不辱使命,成功解决了大同府的时疫!”“现在全城军民都夸孙儿华佗在世,扁鹊再生,哇嘎嘎……”“这里的军士们也很:()混在洪武当咸鱼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