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点看小说网

八点看小说网>追光者 纪录片 > 第180章 张格尔之乱与徐松的新疆识略(第1页)

第180章 张格尔之乱与徐松的新疆识略(第1页)

在历史的长河中,在祖国的西北边陲,有一片广袤而神奇的土地——新疆(最早叫西域)。这里有雄伟的天山、辽阔的草原、浩瀚的沙漠,独特的自然风光令人心驰神往。张格尔之乱如同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层层波澜,而徐松的《新疆识略》则似一盏明灯,在动荡与未知中照亮了人们对新疆这片广袤土地的认知之路。张格尔之乱,是一场震撼边疆的风暴,它不仅考验着清朝的统治力与军事应对能力,更在历史的卷轴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这场叛乱带来的破坏与动荡,让人们深刻认识到边疆稳定的重要性。与此同时,徐松以其卓越的学识和对新疆的深入考察,撰写了《新疆识略》。这部着作凝聚着他的智慧与心血,为后人打开了一扇了解新疆的窗户。它不仅涵盖了新疆的地理风貌、人文风情,更对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成为研究新疆历史的重要文献。张格尔从嘉庆二十五年开始发动叛乱,历经约七年时间。打破了新疆长达六十多年的稳定局面。在这六十多年里,新疆在清朝的统一治理下,大部分民众过着相对稳定的生活。但张格尔在英国和浩罕的支持下,妄图恢复其家族在新疆的统治,多次纠集人马发动对新疆的侵扰。他的叛乱行动给喀什噶尔等西四城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和灾难,百姓陷入战火之中,生产停滞,社会秩序混乱。张格尔是维吾尔族人。在乾隆年间,他的家族可经历了一场大动荡。大小和卓叛乱,想在新疆搞独立。清政府直接出兵把叛乱给平定了,大和卓波罗尼都也被杀死了。张格尔的爸爸萨木萨克没办法,只好逃到浩罕。张格尔从小就看着家族四处流亡,想着有一天能恢复家族以前的荣耀。到了19世纪20年代,英国开始把手伸到中亚地区。张格尔一看,机会来啦!在英国和浩罕的支持下,他就琢磨着在新疆搞叛乱。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张格尔逃脱后与布鲁特部族的比苏兰奇结盟,企图攻占喀什噶尔城。他率领约三百人,袭击并杀害了副护军参领音德布以及多名满洲士兵和余丁,还焚烧了图舒克塔什卡伦的城防设施。喀什噶尔的领队大臣色普征额迅速组织反击,擒杀上百名叛乱分子,张格尔及其余约两百名追随者被迫逃出边境。此后,张格尔多次尝试重新组织叛乱。道光年间,他与弟弟巴布顶逃离浩罕,集结安集延和布鲁特的众多支持者,再度侵扰喀什噶尔,进攻乌鲁克卡伦,造成官兵三十多人伤亡。张格尔还联合浩罕逃亡官员爱萨、木萨,聚集约五百人,利用开齐山路突袭,抵达阿克图什村。他拜谒祖先陵墓,吸引上千名白山派信徒会合。清军虽反击消灭四百余人,但张格尔凭借雨夜掩护突破重围。此后,喀什噶尔各地的白山派信徒响应叛乱,四处抢掠。张格尔率叛军围攻喀什噶尔,并派头目攻打英吉沙尔、叶尔羌、和田、阿克苏等地。叶尔羌地区的多个军事哨所及阿克苏以西的哨所均被焚毁。张格尔攻陷喀什噶尔回城后,白山派信徒趁机报复,打死喀什噶尔阿奇木伯克吐鲁番札萨克郡王迈玛萨伊特。接着,他指挥叛军大规模围攻喀什噶尔满城,参赞大臣庆祥率领官兵顽强抵抗。因久攻不下且担心伊犁援军到达,张格尔向浩罕的迈买铁里汗求援,承诺攻占四城后与其共享财富并割让喀什噶尔作为报酬。但双方关系随后紧张,迈买铁里汗攻城失败后撤退回浩罕,张格尔趁机劫走其一千多部众。和田、英吉沙尔、叶尔羌三城相继陷落,张格尔自封为“赛义德·张格尔·苏丹”,还命令拆毁四座满城的城墙、官署和民居。道光皇帝任命长龄为扬威将军,杨遇春与武隆阿为钦差大臣参赞军务。清军在阿克苏地区集结,对张格尔的叛军展开反击。经过多次战斗,清军逐渐取得优势,收复被叛军占领的城市。张格尔面对清军逼近,多次逃往境外又潜回境内。最终,在道光七年张格尔再次企图发动叛乱时,被清军参赞大臣杨遇春和提督杨芳率军擒获。次年,张格尔被押解到京城,经审讯后被处以凌迟并枭首示众的极刑。清政府对叛乱的主要参与者进行了较为彻底的清算,以维护新疆地区的稳定和国家的统一。张格尔叛乱给新疆地区带来了巨大的伤痛与破坏,历史的车轮在不断前行在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上,一部具有重大意义的着作——《新疆史略》应运而生。当硝烟渐渐散去,清政府深刻认识到对新疆地区进行全面了解和有效治理的紧迫性。此时,《新疆识略》宛如一盏明灯,为新疆的稳定与发展照亮了前行的道路。它不仅承载着对过去的反思,更是对未来新疆治理的重要指引。《新疆识略》是一部具有重大历史价值的新疆地方志书。它由徐松撰写、伊犁将军松筠奏上,全面系统地记载了新疆的地理、政治、经济、军事、民族等方面的情况。,!这是一幅精细的新疆全景图,为后人了解和研究清代新疆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其首列的新疆总图以及南北两路、伊犁各图,直观地展现了新疆的地理全貌,而对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详细记载,则反映了清政府对新疆的治理情况和当时新疆的社会风貌。伊犁将军松筠封疆大吏,积极推动新疆地区的文化建设和志书编纂工作。徐松于嘉庆十五年(1810年)被降职至新疆,他博学多才,尤长于地理之学,在新疆进行大量实地考察,为《新疆识略》的编纂积累了丰富素材。徐松(1781年-1848年),字星伯,原籍为浙江上虞,后迁顺天大兴(今北京大兴区),是清代着名地理学家。嘉庆十年(1805年),年仅24岁便考中举人,25岁以殿试二甲第一名、朝考一等二名的成绩高中进士,改翰林庶吉士,不久授翰林编修,入直南书房。因其天赋和才学,很快得到朝廷赏识,进入全唐文馆担任提调兼总纂官,负责编修《全唐文》,期间还辑录了《河南志》《宋会要辑稿》《中兴礼书》等重要的唐宋典籍,并撰写《登科记考》《唐两京城坊考》等着作,奠定了他在清代学界的地位。30岁左右的徐松出任湖南学政,但上任不到一年,就被御史赵慎畛奏参其虚索陋规及出题割裂圣经等九款罪状。坐轿子进棂星门。棂星门在古代是尊孔的象征,学政作为主管教育文化的官员,这样的行为被视为对孔圣人的不敬重。又以“官员出书”变相腐败,在科考之年,将自己的诗文出版成书,强行卖给前来参加考试的生员。徐松编写了《经文试帖新编》,让教官向生童们兜售。据其家仆刘贵供认,共发下去4010册,卖掉了2380册,徐松获利476两银子。在挑选优等生员时,要求考生在点名前缴纳数百文钱。“红案陋规”是当时教育系统中的一种不良惯例,即额外收取费用。徐松被指控增加了这种不合理的收费。佾生是指古代乐舞的行列,在选拔佾生时,徐松存在滥取并索要费用的行为。每县发几十名“备卷”,谁给了钱就录取谁。纵容家丁凌辱士子,这反映出徐松对身边人的管理不善,也损害了学子的尊严。考试、招生时索要钱财,武举考试时强取弓箭并转卖。出题割裂经文,故意割裂经文,胡乱断句,导致题目晦涩难懂,有考题叫做“不畜牛”。嘉庆皇帝接到弹劾后大怒,立即派工部左侍郎初彭龄赶往湖南,与湖南巡抚广厚一起成立专案组对徐松展开全面调查。初彭龄到湖南后,第一时间将徐松革职关押。经过两个月的调查,最终查明坐实的主要是出题割裂经文和“官员出书腐败”这两件事。对于其他诸如“加增红案陋规”“优等生员缴钱”等罪状与事实有出入,“乘轿进棂星门”须续调地方官核实,“家丁凌辱士子”一事家丁坚不承认。初彭龄在结案报告中指出,部分罪名可以免除,其他五款虽属实但轻罪不议,唯卖书得利银476两确属贪赃,刑部据嘉庆帝的朱批定罪,徐松最终被杖一百,流三千里,发往新疆。虽最后经查办,真正成立的罪名主要是私自刻印《经文试帖新编》令生员购买而得利,但这使他的人生发生重大转折,由湖南直接被流放伊犁。这一事件不仅让徐松的仕途遭受重创,政治前途尽毁,但也阴差阳错地促使他在新疆开启了对西北史地的研究。嘉庆十五年(1810年),徐松被降职至新疆伊犁。在流放的七年生涯中,他得到了伊犁将军松筠的支持,得以遍历天山南北进行实地考察。他随身携带开方小册和指南针,记录山川曲折等信息,并与当地的仆夫、驿卒、台弁、通事等交流,积累了大量的实地资料。在此期间,他撰写了《新疆赋》,以葱岭大夫、乌孙使者相互问答的形式,分咏天山南北地理之形势以及乾隆平定西域之武功;还完成了《西域水道记》,该书以西域水道为纲,记述沿岸的城市、聚落、山岭等信息,所附地图计里画方,是研究西北史地的重要文献。此外,他还代松筠撰成《新疆识略》,这一系列着作研究新疆及历史地理位置,成为清代西北史地学的拓荒者和重要学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徐松被赦免回京。回京后,他除短暂离京出外做官外,便几乎居京治学,成为领袖群伦的学坛宗师。以他为中心,形成了“京师西北学人群”,龚自珍、魏源、俞正燮、张穆、沈垚、何绍基等人与他交往密切,经常在一起切磋西北史地以及天文、历算等学问。徐松后来官至礼部郎中。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徐松离世。他的着作和学术思想对后世的西北历史地理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清代研究西北历史地理的先驱之一。《新疆识略》详细记载了新疆地区的官制、兵额与营务等内容,涉及屯务、财赋与厂务等,记述了新疆的屯田事务、财政收入、税收情况以及工厂作坊的生产经营情况,体现了屯田对新疆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反映了新疆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结构,为研究新疆的经济状况提供了宝贵资料。详细描述了新疆各地的河流、山川等地理要素,重点介绍了新疆的边防设施、边防军队部署和边防政策,记载了新疆地区各个民族以及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情况,包括民族分布、风俗、民族关系以及对外交往等,为了解新疆的民族情况和对外关系提供了重要参考价值。张格尔叛乱凸显了当时新疆地区面临的外部势力干涉和内部不稳定因素,而《新疆识略》则为我们了解和研究清代新疆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两者共同构成了清朝历史中新疆地区的重要篇章。:()历史追光者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