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4章初赛,我们优势很大
按照计划,刘洪波需要在法国停留大概一个星期——
达索毕竟是一家成熟的企业,哪怕艾德斯坦纳心里再怎么认同华夏方面的设计,也不可能一拍脑袋就做决定采用。
在最终签字之前,该做的测试还是得做。
而作为华夏方面代表的刘洪波虽然无需跟踪全程,但至少得负责提供技术支持,把基本测试流程跑通才行。
猎鹰Z项目的工期很紧,好在作为一个相对单纯的商业项目,也没有太值得四个合作伙伴内耗的地方。
而在这段时间里,总算回到正常工作节奏的常浩南也重新忙碌了起来。
一方面是海洋一号卫星已经临近射窗口,虽然大多数软硬件适配工作都有林森明实际上手操作,但重要节点的把关和最终检查,还是需要常浩南出面才行。
另一方面,也是相对更耗费精力的,反而是准备数值计算大赛的初赛。
当赛会组织方布了“请特邀嘉宾每人出一道题以充实题库”的建议之后,得到了乎寻常的热情反馈。
能进入特邀名单的,大多数在行业内本来就比较有地位。
而作为一个更贴近工程的学科,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地位,都是跟经验联系在一起的。
所以,这個建议直接唤醒了一众大佬的记忆。
众人纷纷把自己从十几年前到最近遇到的、觉得经典或者有趣的问题给提炼并抽象化处理之后给丢了上来。
颇有一种想要永远剥夺参赛选手笑容的架势。
甚至宋景明还收到了很多邮件,表示自己出题灵感如同泉涌,一道题根本囊括不了自己数十年积累下来的丰富经验,强烈建议提高每人可以提交的题目数量云云……
总之就是令人十分难绷。
最后,为了让众多参赛选手不至于在初赛阶段就心态爆炸,常浩南不得已对题目的难度和计算时间给出了限制。
这才让其中某位供职于net(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教授收起了把“等离子流体cFd”这一核聚变理论研究项目扔进题库的大胆想法……
而作为妥协,也允许每名特邀嘉宾最多提供两道题目。。
好在虽然过程略显曲折,但最后的结果不赖。
赶在2月末的初赛开始之前,大会组织方在其中几名特邀嘉宾的见证之下,抽取出了三道题目。
按照比赛规定,从题目布开始,所有参赛小组需要在12o小时以内提交工程文件和设计说明文档,最终成绩将按照三道题当中成绩最高的两道加和计算。
算是这个年代相对中规中矩的规则。
因此,几乎所有报了名,并有志于真正打进决赛的队伍,所关注的基本都是三道题目本身。
放题时间设置在京城时间的2月23日早九点。
对于欧洲的参赛选手来说不是很友好。
他们需要半夜爬起来看题目,然后马上开始答题。
但对于坐落在加州帕罗奥多市的斯坦福大学来说,却正好是前一天晚上。
安东尼·詹姆森教授的办公室里。
理查德·黑尔茨,以及两组参赛学生。
除了斯坦福本校的一组以外,另外三人则来自相距不远的圣塔克拉拉大学。
这所学校虽然设有工程学院,但并不专长于工程领域,因此詹姆森教授很容易就通过自己的人脉关系,找到了几个想要参赛的选手——
尽管比赛规定不设参考老师,但并没有说不能做赛前培训。
而眼前的六个人,就是他找来的“种子选手”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