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伊那边的工程师带来的一个新建模软件,叫kompas,我稍微调整了一下ToRchmu1tiphysics的接口兼容性,让它能直接对接kom格式的工程文件。”
“本来只是图个省事,结果现这套建模方式跟我们软件的适配度非常高,就这么一直用下来了。”
尽管这并不是今天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但常浩南还是稍稍留意了一下。
大毛的电子工业水平停滞了将近1o年,已经逐渐落后,但要论软件和算法这块,倒并没怎么落下。
虽然由于市场不够大的问题很少出什么爆款(除了te1egram),但绝对是有一些奇技淫巧在身上的。
一段小插曲过后,常浩南再次把注意力放在了后面的网格生成日志上面。
“子区域网格块数253……”
“网格单元数133oo万……确实不少,复杂度很高嘛……”
“网格装配……”
看到这最后一步时,他很快现了不对劲:
“吔?”
按照正常的流程,ToRchmu1tiphysics应该把这253个网格块通过重叠区域内的网格间插值自动“拼装”在一起。
但日志却显示,软件在这个步骤上,卡住了。
准确地说,是在这个拼装步骤之前的数据抓取过程中就卡住了。
“数据太多了?”
这是常浩南第一个想到的可能。但他设计的网格生成算法逻辑里面,特地针对大模型降低了计算复杂度。
也就是说模型再复杂,无非是计算所用时间无限延长,并不会导致爆内存之类的问题。
总之就是不可能卡在这里。
“你们试过手动装配么?”
常浩南思索片刻之后问道。
“试过,但其它部分都好说,到这个中央升力体的时候,哪怕子区域网格只是出现较小的变动,装配输入文件也要做相应的修改,如果全都手动完成,那大概需要……”
姚梦娜微微抬起头计算了一下:
“大概需要手动输入大概6万行代码……”
“……”
6万行代码听着不太多,但考虑到ToRchmu1tiphysics都自动进行不下去,必须手动调参,这里面肯定还涉及到很多计算和转化问题。
而且更麻烦的其实是,作为一个新软件,能够熟练完成这个过程的人也比较少。
总之,显然不是短时间内能完成的。
常浩南之前对软件进行测试的时候,因为时间紧任务重,也不可能用这种上百个子区域,几亿网格单元的模型去测试。
实际上ToRchmu1tiphysics布这么长时间以来,就各个用户反映上来的情况看,也没有谁用在了这种体量的模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