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5章化被动为主动
郑国刚的这几条建议,其实都不是华夏第一次提出了。
早在京都议定书签署期间,就已经多次出现过类似的表态。
但作为一套完整的减排方案,被华夏系统性地摆在桌面上讨论,却还是第一次。
并且这也不太符合华夏过去十几年间的低调风格。
因此,不少其它国家代表团的成员甚至都没能在第一时间反应过来。
多数还沉浸在前面华夏和美国两边的激情batt1e上面。
但这种情况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
很快,就有人琢磨出不对味的地方了——
按照人口确定排放限额?
还是华夏提出来的?
不仅如此,还要先除去工业革命以来积累的历史排放数据?
好嘛,你有堂堂13亿人,工业化也就是最近5o年的事情,你当然是爽了。
额外减排1o%说的比唱的都好听,但真算下来还是突出一个遥遥领先。
那别的国家还要不要过日子啦?
美国好歹有个3亿多人口,问题还在其次。
欧洲那些工业化又早,现在人口又少的国家,比如什么低地三国,还有北欧诸国,按照这种办法算下来,排放限额岂不是要变成负的?
要知道,京都议定书中有关减排的部分虽然没有强制力,但却定下了一个非常关键的内容,就是碳排放权交易制度。
而各国,当然主要是各达国家下一阶段的计划是把碳排放限额跟碳交易市场结合起来。
这样,只需要把排放量比较大的低端工业转移到展中国家,再通过碳排放权交易把花出去的钱赚回来,就可以永远锁死这些第三世界国家的展上限。
但现在被华夏这么一搅合……
还怎么玩得转?
别说向别人出售碳排放权了,恐怕全世界都得找印度孟加拉等几个人口基数巨大但工业产量又不太高的国家去买碳排放权。
但如果要反驳华夏人的话……
一方面别人的表态有理有据,而且主动做出了让步1o%的承诺,加上挟刚才怼赢美国代表之威,实在是没人愿意率先触这个霉头。
另一方面,大家虽然在私底下都脏的一批,但21世纪初这会,表面上至少都还维持着体面的人设。
保护展中国家,在明面上几乎是和保护环境同等级别的政治正确。
搁在以往,这种下场撕x的活,达国家一般都是收买几个小国代表代为进行,自己只是作为幕后遥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