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话就安心了,十几户人家只要人人有份,出不了事。乡下地方,村干部是明面是的大爷,背地里却是辈分高的老人家。全村人有份的事情,谁家搞破坏,这家人要么被玩死要么被赶走,轻一点的也被排除了。
听着大娘介绍着她们村,离公社远,也不挨着附近村落。十一户人家一百来人,但是十一户指户籍上的。户主是老爹,下面几兄弟就算分家了,这年代也很少分户。这年头,没有福利的前提下,农村地方对于户籍问题并不关心!
“就前面这小道上去,再走个把钟头就到了深山。前几天村里就组织去里边打的,每年村里年底都会组织人进去一趟。搁解放前,村里好几户猎户都打过老虎呢!”
“这几年倒是没瞧见老虎,前年还是大前年有人进去说是瞧见熊瞎子!平时一两个人进去都不敢去太远!”
“解放后,打猎的少了。别的地方还有野猪下来祸害庄稼的,这几年我家二叔才组织人上山去打打,不敢让庄稼给祸害了,打到了年底各家各户也分点肉好过年。”
“就是里边凶险,去年村里有个小伙子差点瘸了被野猪捅到了腿,听说骨头都瞧见了。前年还有个摔折了骨头的!”
大娘一路上介绍着山上打猎的事,不到二十分钟就到了这二里沟村,没人带路真发现不了这村子藏在这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小路直接通到山脚下的村庄,像是堵在路上一样。一眼望去只看到土培、木头搭建的房子,连农田都没看到。
听到大娘的声音,有的打开房间跟大娘打声招呼,说道瞧了瞧推着自行车的林信文。过了几间屋子,绕后红砖建成的大队部。
“这就我家了。”
一个矮篱笆围着的大院子,主房三间左右厢房各三间。忽略掉土胚,雪花铺垫的屋顶跟院子,看起来很赏心悦目,像极了前世人们所追求的农家生活的那种意境。
进到院子里边,有个年轻人从厢房走了出来冲大妈喊了一声妈,又冲林信文点了下头,说了声“同志你好!”
大妈说,“这我大儿子!”然后带着林信文往主屋走了进去。
“爹,当家的。这就找我买鸡蛋买粮食的小同志。”大娘冲坐在屋里的两人介绍道。
“大爷,大叔好!”“这身上也没带烟没带糖,请见谅!”林信文朝两人歉意道。这该死的没烟瘾也是个错,念叨了一个月的烟啊…
“哈哈,小伙子不抽烟呀!”老爷爷笑道。
“老爷子瞧着您有八十了吧!”
“嘿,八十五了!”
“您这身体还真是好呀!”八十五了竟然还抱着个重孙烤火呢!
闲聊了几句家常话以后,老爷子道“俺这媳妇当年在城里做过事,这村子买点针头线脑的也都是她代劳,咱们这村都姓董,算是董家沟出来的分支。张红姓得过你,那咱们对你也是放心的!”
“大爷,城里人口多的粮本都不够吃。我们家还得谢张大娘呢,这听到大娘说村子里打了些肉,马上就过来了!价格这方面您放心!”
“我们家人口多,口粮缺口大。还得靠大娘给淘换淘换,前几次都是我弟过来,他说大娘让帮忙淘换点东西,咱们这村里啥东西比较缺呀!”
“乡下地方口粮倒是不缺的,主要还是这布,解放前那会,每到冬天,就没有一个孩子敢出门的。个个都在炕上窝着,连见衣服也没有。解放后好点了,但这棉花布匹的也是不够的!”
“还有这糖,别的地方都缺,俺们家里倒是不缺,这老大会养蜂,每年都能割几十斤蜂蜜呢。小同志呀,这乡下除了口粮不算太缺,其他的都缺呢!”
“大爷,我叫林信文,您称小林小文都成!我待会问问大妈,看缺啥,我在城里也给你门淘换淘换!”
“那敢情好,看你骑的这单车。看来你们家在城里也算是过的不错的!”
“也就过得去,这单车票是长辈跟人淘换的!”
大娘不知跑哪里去了,林信文跟这老爷子闲聊着。旁边大娘他老公像个闷葫芦一样,从进来点个头示意下以后,一句话都没开过口。
“小林呀,过来这边看看需要点啥?”大娘不知道啥时候从外面回来了,撩起门帘说道。
“大爷你坐着,我过去看看去。”说完就跟着大娘来到左厢房这边,一进门看到里面有好几个人在。
“这我家二叔,我们村支书,这我们队长,那是我堂叔!”张大娘一一介绍道。
“董支书好,董队长好,董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