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救命,我身边所有人都有病20
如同朝廷中枢有三省六部,到了地方上,郡县的相应建制就是三班六房。
三班指的是皂班、壮班、快班的差役。
其中,皂班负责站堂行刑,壮班负责看管和押解囚犯,而快班则负责缉捕盗贼、追查凶案,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捕快。
而六房,则是对应朝廷六部当中的吏、户、礼、兵、刑、工部,只是改“部”为“房”罢了。
再细细纠之,这六房又与六部不同。
六部中当差的是官,六房中做事的吏,论地位,天壤之别。
因为吏是不可以做官的,上升的希望被斩断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有些地方的吏员,日子未必过得比官员差,尤其官员是要回避祖籍,每隔几年调任一回的,吏员则没有这份担忧。
家族长期在一个地方发展,把持着中下层的部分权柄,有些吏员的职位甚至是父传子、子传孙,如此一来,便很容易养成地头蛇。
一旦成了气候,别说是摆弄平头百姓,调任过来的县官被他们架起来做摆设,也不稀奇。
南都作为本朝西南第一大城,除了节度使本人可以开府建牙,自行拣选官员入府之外,建制也大抵如是。
倘若是承平时期,六房的吏员当然没有飞黄腾达的机会,然而此时正值大变之世,从前的规矩,便也不再算是规矩了。
尤其是这两年城中人口日多,隐隐有成为当世第一大城的兆头,六房里当差的吏员当然也得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填充,再加上许景亨的刻意为之,如今的六房,隐隐已经有了几分朝廷六部的样子。
官与吏的差别,其实也就没那么分明了。
这才是李三郎受命往吏房中去行走,叫几个族中子弟觉得歆羡的原因。
那地方写作“吏房”,实际上叫做“吏部”啊!
吏房行走的牌子往脖子上一挂,那可是大大的有面子!
几个李氏宗族的年轻子弟虽然不愿领修茅房的差事,但是最后见自己不愿意接手的事儿却叫妹妹担了,脸面上都有些过不去。
少年人爱面子,但是也讲义气,宴席散后,都拍着胸脯告诉李方妍:若有需要,尽管开口,替妹妹跑跑腿,办办差,这点小事他们还是做得到的。
李方妍笑着谢了他们,却没急着开口:“且等我回去拟定出章程来,再同几位兄长言说。”
回房之后她几乎是熬了一宿,最后拟出了一份行事章程,没急着通传下去,而是先去找许景亨。
“请先生代为过目,看其中是否有什么不周之处。”
许景亨有些诧异于她的神速,而心中更多的是欣赏——这才是一个合格未来皇室成员该有的态度嘛,像曹××、李×靖等人那样烂泥糊不上墙,看着就叫人倒胃口!
章程拟定的很详细,连同需要那些衙门配合,都标注的清清楚楚。
先是衙门的三班选人结队,分区域对整个南都进行人口普查,户班协同。
一来是确定城中不同区域各有人口多少,二来也是借机进行一次人口普查。
普查过后确定了人口多少和区域密集程度,再开始确定位置营建厕所,人多处建的大些多些,人少的地方相对少些寡些。
这部分差事,就须得叫工房和营造处协同出马了。
最后收尾的是户部,要修茅房,总归是有成本的,这部分从哪儿去填补?
最终还得是从粪中来,到粪中去。
在户部专门设置一个小小的分支部门管束这事儿,每过一段时间把大粪掏了,有组织性的卖到城外的农庄中去。
如果一时打不开市场,也可以供给给李氏名下的农庄,旁人见了效果,打出名声去,以后愿意收的人自然就多了。
许景亨捻着下颌上的胡须若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