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玉珩进了御书房先磕头行礼:“丞谢玉珩叩见皇上。”“谢爱卿免礼,平身。”明正帝见到谢玉珩,立马舒展眉头。“想朕离开溱州一月不到,怎么就有了海匪?”随后,对着吴知一使眼色,吴知赶紧躬着身子去龙案上把溱州来的急函递给谢玉珩:“谢大人请看。”谢玉珩装模作样看完,略一沉思,对着皇帝一揖道:“依微臣所见,倭匪来势汹汹,以防万一,让赣州总督必要时前去增援,以期一举歼灭倭匪!”明正帝记起十六七年前,那时他还是个十二三岁的小皇子,那一年也有海匪在海上杀人越货,被官兵毫不费劲地消灭光。因此,皇帝不屑道:“谢爱卿,不需要这么大张旗鼓,区区海匪有宁总督应该能应付下来。”“万岁爷,您看,上面写道是倭匪,不是海匪。十几年前的海匪只是一群乌合之众,很好对付。这倭匪早有预谋,怕是不简单。”谢玉珩继续说道:“据微臣所知,这倭匪凶残无比,打起仗来更是不要命的往前冲,且重谋略,不可小觑。”“还有,此前溱州之行,微臣打探到数月前海上就有倭匪的行踪,且劫持商船,只是,不知为何却销声匿迹。因此,微臣没预先禀报皇上,私自留下几十人在那儿关注着,以防倭匪来犯。”“还请皇上恕微臣私自所为。”谢玉珩说完,立马跪下请罪。他把几百私兵说成几十私兵,也只有他胆儿肥敢隐瞒皇帝。谢玉珩主动交代自己未雨先谋的举动,既能让皇帝消除疑心,也能让皇帝对自己尽责的表现,心存满意。“谢爱卿快快平身,真不愧朕的左膀右臂,一心扑在朝廷上······朕怎会怪罪与你?”明正帝是帝心欣慰:这就是良臣的所为!假使是庸臣,他们哪有这心事这想法?劳心劳力,不用朕旨意,提前做好防范。“嗯,朕准了,让赣州总督徐蔚随时准备增援。”谢玉珩这么做,倒不是为了皇帝的口头嘉奖,上辈子自己被区区的倭匪所害,是他的黑历史!他抛着不让历史重演的心事,才暗自留下私兵在溱州操练,也为了能臣等附议明正帝接着话头一转,对着臣子们说道:“这次抗倭匪多亏了一位有识之士,她推荐几款抗倭匪的兵器,也是首功一件!”皇帝声音天生透着一股凉意,仿佛是夏日井中的冰水似的,让人四肢百骸都生寒,此刻却带着微不可见的暖意:“上次,朕提议的海上关税跟成立海上军队就是这位高人所荐议的······通过这次的倭匪之事,还有谁有异议,不赞成的?”谢玉珩从两班文武朝臣中先行一步,走到正中间,对着高坐龙椅的皇帝双手高举朝笏,躬身道:“臣赞同!”白首辅本来站在谢玉珩前面,微一愣之下,让谢玉珩给抢了个先,忙上前:“老臣附议。”只要有人带头,那些本来心存异议的臣子跟一贯跟风走的臣子们,随即便跟着躬身:“臣等附议······”让皇帝头疼悬而未决的事,因为此次剿倭匪的事,轻而易举就解决了。横竖章程谢玉珩从溱州回京途中早已撰拟下来,实施下来也不费多大工程。明正帝心中又给汪彤儿记上首功一件,单等她来京赴考会一并奖赏。谢玉珩从皇帝的微不可见的笑意中知道,皇帝这是把汪彤儿记上抗倭匪的功劳薄上去了。想自己费尽心力,只得了皇帝一句:真不愧朕的左膀右臂······气噢······不过,想到马上又能见到小姑娘,心里瞬间畅快许多。······谢玉珩回到忠勇候府,没盏茶功夫,容氏得到信,知道儿子回府,忙让身边的林嬷嬷来青松院把儿子叫过去商议娶世子妃的事。“夫人,世子爷到了。”巧儿对着容氏回禀道,便去给谢玉泡茶去了。“娘这些日子可安好?”谢玉珩这些日人在京城,又是多日未着家门。因此,见到容氏首先问道。“娘身体很好,只是看珩儿又似清减许多。”容氏看着面前的儿子心疼地说道。这次儿子自从外出办差归来,身体一直没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