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百姓的救济,老朱可是十分重视。朝廷除了拨付救灾济贫款项,还侧重加强民众抗灾自救能力。
面对天灾侵袭,老朱积极表现,既树立了朝廷的负责任形象,又增强了朝廷的凝聚力,赢得了民心。
老朱乐呵呵的走进了谨身殿。也不着急去批阅奏折。没过多久,朱标就进来了
“爹,你今日怎么走了,也不通知孩儿一声?”
老朱今天的确是太高兴了。都忘记等朱标一起了。迈着欢自己先走了。
皇帝上朝都是走后门的。身为皇帝有点特权很正常。自然不会和臣子一起挤大门。平日下朝,老朱和朱标都是一起回谨身殿的。
“标儿,爹一时高兴,给忘了。爹给你道歉。”
“儿臣不敢,哪儿当爹的给儿子道歉啊!”
朱标也很高兴。他也为老朱感到高兴。天灾四起。老朱这些日子可是茶不思饭不想。户部和吏部一天能被传三次。总算是挺过来了。
“咱以为大明这次定会伤筋骨。不曾想只是癣疥之疾!不出三月。大明国力定会如初!哈哈,咱大明!天灾不可欺!”
天灾好比一道考验。大明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有了对比,老朱对大明如今的国力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这样的情况,放在以前。大明不死也得脱层皮。如今的情况是他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土豆产量高,商会也在为大明积粮。民间有粮。且商会一直稳定粮价。并未出现粮荒的危机。从而平稳度过。
“儿臣恭贺父皇。大明盛世可期。”
“标儿,新政不可废!日后你也得坚守!”
老朱尝到了甜头。对土地新政和计划国策更加有信心了。
“儿臣遵旨!”
“标儿,你如何看待这次赈灾?”
老朱开心过后,便开始剖析问题了!老朱不会被欣喜冲昏头脑。
“爹,孩儿认为,你主持新政提升国力当属头功!小弟肩担温州,减轻朝廷负担属二功!百官安抚百姓,积极赈灾属三功!大明上下一心!当属国朝幸事!”
朱标开口说道,他本想把明己排在前面。不过老朱毕竟是老爹。该给的面子还是得给。
“标儿,你说的只是谜面。再想想”
老朱出声说道。对朱标的答案并不满意。对朱标的吹捧也不在意。
用后世的话讲。老朱就是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朱标能透过表象看本质,他才会高兴。
朱标想了一会儿,有些不确定的说
“莫不是小弟献策之功?”
“头功的确是明己!献策?算不能尽算!”
老朱出声说道。朱标又想了几个答案,不过都被自己否定了。直接问起了老朱
“请父皇教诲”
老朱笑了笑。对朱标说道
“标儿。明己有句话说的很好。看问题好比郎中问诊。找出病因!才能根治!看事物也要学会透过表象看本质!
献策的确是明己的功劳。不过这只是一个计策。是否采纳还是咱说了算!做这事也得是咱!献策自然重要,实施也同样重要!凭此不能算是头功!”
再好的计策,没有实施人也只是空谈。合则成,分则散。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都重要。
老朱能把刘基这等奇才收入彀中,并能驱使。用人用策自然没得说。他也是一个很自信的人
不会因为别人比他智慧而不满。他只要能用人就行。皇者御人。老朱又行霸道,用不了那就都别用。天下没有聪明人了,他不就是聪明人了嘛。计策再好对他而言仅仅是计策!
老朱让朱标消化了一会儿才继续说道
“这次大明无恙,最根本的原因便是粮食充足!解决粮食的便是明己。大明虽有高产马铃薯,眼下确是推广期。所获粮食均由朝廷征收,充作粮种发散各地。
民间有粮,却无多少粮可征。此次赈灾朝廷购买的粮食,大部分来自那小子筹建的皇家商会。让咱高兴的是,他们平衡粮价。打压不法粮商。
温江赈灾,镇江捐粮,官府购粮,海外运粮。没伸手向咱要一粒粮食。
那小兔崽子这事办得还算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