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没有搭话,刘义符道:“兵器铠甲可以用金银,而器械,本王希望两国可以用粮食。”二人有些意外,粮食,说实话,粮食新罗、百济两国并不缺乏,拿出来购买器械不在话下。半岛地势决定,两国和高句丽的不同,也是高句丽总要南下的原因。《三国志·高句丽传》记载:“高句丽在辽东之东千里,南与朝鲜、秽貊,东与沃沮,北与夫余接。都于丸都之下,方可二千里,户三万。多大山深谷,无原泽。随山谷以为居,食涧水。无良田,虽力佃作,不足以实口腹。”从中可以得知高句丽建国之初的地理位置以及地形地貌,山多农耕地少,且因纬度高并伴随着漫长的冬季、导致植物生长周期长,严重制约了农作物的种植及生长,使高句丽的粮食供应变得困难,从而高句丽人养成了“其俗节食”的习惯。而在半岛北部,大部分地区的无霜日是在140~180天,甚至靠沿海地区还出现了长达200天左右的无霜期,农作物生长的周期更长一些。所以定都纥升骨城、国内城和迁都平壤后种植的农作物种类和生长周期都可能存在差别。另外,公元2世纪—4世纪曾出现过气温极寒的现象,《三国志·魏书·文帝纪》载“冬十月,行幸广陵故城,临江观兵,戎卒十余万,旌旗数百里,是岁大寒,水道冰,舟不得入江,乃引还。”文献记载公元225年10月曹丕到广陵视察士兵演习时,淮河突然结冰,说明当时气温极低。在公元280至289年这种极寒天气达到了顶点,据文献记载当时每年阳历5月份就开始降霜。虽然现在的高句丽情况好了很多,但是玄菟郡的丢失让高句丽感觉到了危机,尤其随着人口的增多,粮食问题再次困扰高句丽,所以,高句丽必须北上或南下。但是,北上有魏国阻挡,只有南下才是好的选择。很快,新罗和百济决定立刻派人回国,向两国君主汇报这个消息。其实他们知道,不论是新罗君主讷只麻立干还是百济的毗有王,都会同意的,这可是守城利器,毕竟现在两国以防御为主,不会主动招惹高句丽。这次虽然器械没有定下来,但是兵器铠甲却先定了下来,两国各购买两万,以扩建两国军队,以防高句丽的攻击。两国使者派出的人乘坐小船,返回百济,然后告知百济毗有王,百济毗有王派人告知新罗君主讷只麻立干,然后派人在港口等待新罗来人。随后,消息传回宋国,两国使者则则很快再次约见刘义符和黄金,说明可以利用粮草换床弩等器械。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两国各购买两千架投石车和一百架床弩。床弩只能从青州及周边各州府库调集,至于投石车,数量不够,只能调集工匠打造。好在,只是射程不那么远的投石车,普通工匠即可,根本用不上将作监。很快,青州方面开始从各郡府库中调集那些已经淘汰的床弩,和一些投石车,至于不够的,则由都督府工匠打造,这样就可以短时间内凑齐这批床弩和投石车,至于兵器铠甲,青州淘汰的不够,只能从徐州调集。卖给两国的可是淘汰的,大多都是刘裕时期的,甚至还有前朝府兵用的兵器铠甲。没办法,相比来说,新罗和百济没有高句丽那样富有,毕竟一分钱一分货嘛。货物陆续向青州海港聚集,青州的港口有两个,其中一个是军港,除了非常时期,只有巨鲸卫的战船可以进入,其余船只一律不许进入,否则会遭到巨鲸卫的攻击。而另一个则是商用港口,这里除了商船,还有一处专门停靠渔船的,也是刘义隆为了方便百姓下海捕鱼。不过这个时候渔民捕鱼大多都在近海,很少去远海,毕竟渔船比较小,一旦遇到大的风浪会很麻烦。而停靠商船的地方有些很高的木架,上面是将作监制造的起重设备,用于装船。原理很简单,就是利用滑轮将重物吊起,然后装到船上。滑轮据说是古希腊人发明的,在华夏滑轮装置的绘制最早出现于汉代的画像砖、陶井模中,表明当时人们对滑轮的应用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实践。有了这种装置,港口装卸货物简单多了,而且要用这种装置可是要向官府付钱的。此时,新罗和百济的使者已经来到港口,看到了正在装船的兵器、铠甲和器械,这些船是宋国商人的,两国使者只能雇佣宋国商船来运输,毕竟两国的船只带几个人来到宋国还好,要是运货就不行了。宋国的商船如今已经很大,虽然比不上大型战船,但是往来青州和半岛不成问题。由于是向两国出售兵器铠甲等,所以,现在港口已经被青州军戒严,无关人的不能靠近那几艘商船。就在这个时候,高句丽国内有消息传出,说新罗百济从宋国购买了大量兵器铠甲,正在青州装船。高琏对此有些不满,但是又没有办法,于是他派人去打探消息。几天后,消息传回来,当得知新罗和百济雇佣宋国商船运送兵器铠甲,让他有些郁闷,如果可以,他打算将这些兵器铠甲劫了。于是,高句丽水军出港,向着百济方向而去。没办法,新罗和百济只有一些小船,再说,新罗和百济没有那些器械,海上作战还是以登船为主,而高句丽虽然不及宋国,却有大型海船,上面是仿造魏国的投石车,虽然射程有限,但是也能震慑敌人。此时,新罗和百济雇佣的商船也驶出了青州港口,随后,途中遇到了巨鲸卫,这次巨鲸卫会护送商船前往百济,至于新罗,港口停不下大船,只能走陆路,而百济也得用小船将货物运送到港口,商船靠不了岸。宋军寻哨船随即脱离大队,向东北方向探查,主要防备魏国和高句丽。:()刘宋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