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办法,檀承伯传来消息,朝中以户部官员为主,请求刘义隆和魏国休战。五日前,长安城未央宫议政殿。刘义隆本来是听益州受益的,结果户部尚书余澋起身上奏。“启禀陛下,臣有事上奏。”其实户部掌管钱粮,刘义隆还以为是关于益州的事情,结果却让他猝不及防。余澋在得到刘义隆同意后,道:“陛下,如今和魏国交战日久,钱粮损耗极大不如休兵罢战。”刘义隆有些不悦,如今宋魏正在襄国城对峙,这个时候罢战,难道要向魏国求和不成。刘义康首先出来反对,“余大人,襄国城固如金汤,魏军多次未能攻破,为何要罢战,而且如今檀帅占尽优势,为何要罢兵,臣之见,扩大战果,发起对魏国全面进攻。”刘义符则道:“陛下,楚王殿下太过乐观,臣以为当以稳妥为主,夺回柏人城即可,不可扩大战事。”余澋道:“二位殿下,老臣认为如今粮草不足,当就此罢兵,老臣与工部尚书张大人讨论过今年关中倒无妨,而青州、徐州很有可能会出现旱情,甚至会波及豫州,所以臣以为,当罢兵,调集粮草,以防旱情火大,百姓颗粒无收。”刘义康道:“余大人危言耸听,本王认为魏国威胁更大,百姓应当理解,并支持朝廷,受灾也是天意。”余澋气的浑身发颤,怒道:“百姓为国之根本,陛下以百姓为重,岂能坐视百姓不管。”户部、工部官员则附和余澋,同时,御史中丞陶嶟道:“陛下,楚王殿下之言祸及国本,请陛下明察。”御史纷纷出列弹劾楚王刘义康。刘义康气愤不已,大声道:“先帝遗愿,北伐灭魏,如今正是时机尔等却妄加阻止,难道尔等投靠了魏国不成。”刘义隆摇了摇头,感觉刘义康这话有些过分,而且打击面过大,于是道:“好了,如今战事胶灼,确实消耗太大,不过柏人城必须夺回来,至于粮草问题,余卿,不要只看眼前,柏人城不拿回来,魏国随时可以进攻襄国,会影响相州的发展。”刘义隆都这样说了,余澋也没有说什么,不过陶嶟几人就不肯罢休了。陶嶟起身道:“陛下,楚王殿下之言极为不妥,陛下心系百姓,而楚王劝陛下穷兵黩武,并不顾百姓死活,此乃乱国之言!”其余御史纷纷弹劾刘义康,刘义宣看不下去了,出列道:“陛下,陶大人危言耸听,楚王殿下也是一心为国,只是有些着急罢了。”宗室大臣纷纷出列,害怕刘义隆责罚刘义康,刘义康也看出,这些御史是针对自己,然而,刘义隆看出不一样的,陶嶟背后是世家,他们针对刘义康,他们的目的不纯。刘义隆知道,此时他不能放任这些御史继续了,“好了,楚王所言是有些急躁,不过别忘了,灭魏是先帝遗愿,这个不容改变,退朝。”陶嶟见刘义隆没有因此责怪刘义康有些失望,不过他们没有继续说别的。朝堂这一切,檀道济得知后没有意外,有些世家依旧不死心,如今朝堂以宗室和寒门为主导,一些世家也支持刘义隆,他们当然不甘心,而且这些不甘心的世家没有一个身居高位,这让他们缺乏安全感。檀道济没有再管这些,派遣白虎卫前营为先锋,黑风军一同前往,为大军开道。此时,退回柏人城的魏军士气低落,士卒们都担心宋国打过来。柏人县衙大堂,拓跋伏罗坐在主位,众将坐在两侧。拓跋伏罗首先道:“大军新败,宋国不会放弃机会攻打柏人,接下来该如何,诸位畅所欲言。”拓跋余和拓跋翰对视一眼,他们麾下骑兵损失不小,尤其拓跋翰的巨狼骑军,所以二人没有发表意见,并且二人已经决定,明日就率军返回并州,他们并不是右卫麾下,虽然临时归拓跋伏罗节制,但是如今攻打襄国失败,他们就不用再听从拓跋伏罗的命令了。伊娄询起身道:“殿下,如今大军士气低落,柏人城虽然坚固,粮草也充足,但是没有防守必要,而且柏人城不大,不利于大军防守。”拓跋伏罗没说什么,而是在思考,但是有些将领不甘心。“殿下,不能这样放弃,宋军虽然强悍,我们也不差,重整大军,在柏人的宋军决战。”不过只有少数人附和,拓跋伏罗也知道,大军已不适合再战。就在这个时候,平城传来圣旨,让拓跋伏罗率军返回,不过不能轻易放弃柏人城。这就很耐人寻味,这里面难保没有猫腻。不过既然圣旨已经下达,拓跋伏罗也没有办法。两日后,魏国大军撤出柏人城,留下一万守军驻守柏人,防御宋军,留下了大部分粮草和器械。又过了一日,檀道济派出的先锋军抵达柏人城下。不过并没有攻城,只是先选择适合地方安营扎寨,黑风军也在柏人城周围探查。两日后,白虎卫大军抵达柏人城,不过并没有攻城,而是四面围城,宋军兵力充足,足以将柏人城围住。其实拓跋伏罗知道,柏人城守不住,于是他将左卫中那些投靠贵族的将领留在了柏人城。没办法,他们也不想留下,但是没办法,将令难为,他们只能留下。宋军围城后,他们惊慌不已,但是他们并没有第一时间选择投降,毕竟城中还有一战之力。人就是这样,有一线生机就不想投降,想要搏一搏,还有,他们也想活着回到平城,他们要报复拓跋伏罗。宋军开始打造攻城器械,并等待辎重运送而来。檀道济知道,城内根本坚持不了多久就会投降,于是他打算再加一把火,不打算试探,辎重一到,直接以雷霆之势攻城。消息很快,传到了退兵的拓跋伏罗那里,他也知道,这次回到平城等待他的是一场暴风骤雨,那些贵族不会轻易放弃这次机会。:()刘宋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