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家听说,这位新晋的承慧乡君是你表妹?”贾元春伺候太后膳食也有些时日了,虽然太后对她的表现还算满意,可如这般赐了绣墩坐在一起闲聊还是头一回。慈宁宫伺候的人说多不多说少也不算少,这其中能坐着陪太后聊天的,还真没有几个。贾元春受宠若惊应是,又不免心生惶恐。后宫这两日都传开了,承慧乡君的封号是安国公世子带伤跑去内务府亲笔所题,又拎着吓得半死的总管太监当面向皇帝求来的。按理说皇帝赏赐封号,要么是皇帝当场提名,要么是由内务府拟定几个差不多的封号,呈到御前请皇帝挑选。可这回呈到御案上的,只有一个封号,根本没得选。皇帝为此挺不高兴,安国公世子却振振有词,说什么薛家家主舍命救了他的性命,人家别无所求,只求给他妹子请一个封号,让他妹子脱离商门能有个稍微尊贵点的身份。卫持能平安归来,对皇帝来说千金难买,更别说一个有名无实的封号了。本朝除了长公主享亲王俸禄,有食邑,其他公主、郡主、郡君、乡君都是虚名,一个相对尊贵的身份而已。给了就给了。只是这承字打头的封号有些特殊。承字打头的男子封号,一般是外戚,表示承皇室之恩,一人封后,全家受惠。若女子得此封号,通常身份不高,却被皇亲国戚选中想要迎娶回家。为了给女子抬妆,才会向皇帝请封。这种先例很少,皇帝知道的只有他母后一人。当年还是太子的先帝被大长公主请去家里赴宴,无意间看上了一个小官家的女儿,回去便缠着孝宗皇帝给这个小官家的女儿赏赐封号。抬高身份之后,这个小官家的女儿便被送进东宫,成了太子良娣。这位良娣是太子自己看上的,自然极为得宠,却从不恃宠而骄。后来先帝登基,后宫美女如云,这位良娣虽圣宠不再,还是凭着过人的智慧为一双儿女精心谋划。比如同意长公主下嫁当时的安国公世子赵守成。比如在九王之乱时当机立断连夜带着唯一的儿子出宫避祸。成了笑到最后的赢家。这样的殊荣,不是谁都当得起的。皇帝同意给封号,却不同意卫持所写的承慧二字,卫持就带伤在养心殿跪了小半日。最后还是皇帝妥协了。“姓薛?祖籍金陵,可是丰年好大雪之薛?”太后又问,面色平静,并看不出好恶来。贾元春只好点头应是,惊觉自己说得太少,怕太后不满意,忙补充道:“承慧乡君是臣姨母家的女儿,臣的姨母姓王,是金陵王家的姑娘,现京营节度使王子腾的胞妹。”薛家实在乏善可陈,并不能在太后面前给薛宝儿加分,贾元春便选择把王家抛出来。毕竟四大家族里面只有王家还值得在太后面前说一说。--------------------作者有话要说:感谢在2022-04-0417:37:08~2022-04-0516:42:14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催更的小魔鬼10瓶;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我的人其实不用贾元春介绍,太后早就知道了,她想问的也不是这个。“既是王大人的外甥女,承慧乡君当初入宫学的保荐人为何不是王夫人,而是德宁长公主呢?他们两府关系很好吗?”贾元春:“……”您我问,我问谁啊?太后问到这里,又不能不答,她很想说,麻烦您去问问安国公世子吧,这事他比我清楚。可安国公世子是太后的亲外孙,亲外孙干出这么出格的事,把朝野都轰动了两次,太后不可能不知道。既然知道,为什么还要问她?贾元春长了个心眼儿,并没说太后知道的,而是道:“臣自小进宫当差,对外面的事知之甚少。承慧乡君在宫学读书时,臣曾见过她一面,问起过保荐人的事。”她装模作样地想了想,才道:“承慧乡君说,她和姨母到京之后才听说宫学选拔赞善陪侍的标准提高了,为此姨母去舅舅家走动,舅母便带着薛家表妹去给长公主请安,谁知竟入了长公主的眼。”长公主喜欢漂亮女孩儿,一直想收个义女的事,京城无人不知。太后看了贾元春一眼,从前只觉得这个丫头细心勤勉,不成想还是个机灵通透会说话的。“那位承慧乡君容貌如何啊?”太后又问,脸上终于有了点笑模样,“长公主看人最是挑剔,能入了她的眼,想必这位乡君定然是倾国倾城之貌了?”若非倾国倾城,怎么可能把卫持迷得神魂颠倒,不管不顾把人抢回家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