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点看小说网

八点看小说网>靖明百度百科 > 第275章旧人退新人进(第3页)

第275章旧人退新人进(第3页)

当然,高官也都是从下面一步步走上来、一路需要各种人推举的。

大明的这个总理国务大臣,将来的权力依旧不是如今的内阁首辅可比。

但朱厚熜不吝于去以更加合理的制度尝试激发一下大明的活力与潜力,大明本就有早已存在多年的职业文官体系。

如果朱厚熜在思想工作和科技工作上做得好,大明会迎来生产力和制度上的一个新时代。

过程会很漫长,朱厚熜在锻炼身体。

皇明大学院请来了所谓“五岳”名家,朱厚熜有了更适合他强身健体的一些法门和拳术。

林希元这个明报行总编辑在养心殿的候召房里静静等着皇帝结束晨间锻炼时,脑子里总在想着抄到自己那里的那份奏疏。

那是关于兵部奏请湖广平叛叙功意见的奏疏,皇帝在里面单独批复的一行字让林希元诧异不已。

为什么会单独提到俞大猷?

林希元字懋贞,他是福建泉州府人。

更确切地说,他中进士前,也在紫泽书院读书。

他跟王慎中、俞大猷都认识,是好友,是泉州当地人戏称的清源洞十子之一。

对于老友父亲的捐躯,林希元也很痛心,可他又为俞大猷被皇帝关注到了而心喜。

现在的问题是:皇帝单独提到俞大猷,到底是要向朝野传递怎样的信号?

因为那个批复,兵部那边其实已经返回了新的意见:俞元瓒有功,追授正千户、加世袭武职为副千户。

虽然新制还没涉及到世袭武职的处理意见,以后大概率也都会降等袭替以避免底层兵卒无法出头,但俞大猷的起步将是个副千户,比正百户的职级往前迈了一大步。

“林行走,陛下沐浴好了。”

听到养心殿太监的传召,林希元赶紧站了起来,再正了正自己的衣着。

这里的太监仍旧习惯称他为行走,外面的人也是。

但皇帝看见他却说道:“林总编,朕让你想着怎么让《明报》让更多人爱看,有没有什么法子了?”

说完,朱厚熜已经低下头先看这创刊号的内容了。

在最早期,朱厚熜当然是更加有权威的审核人员。一是告诉林希元更加合适的文风,二是要审定里面一些传达的理念、信息的正确性。

这份《明报》,毕竟肩负着推广简体字、宣传新学和新法、掌握宣传舆论喉舌的重任。

因此,它需要被更多人爱看,尤其是被官绅以外的人爱看。

林希元有些头大:“陛下,臣思来想去,这朝廷的政令、官员的动向、学问上的争辩,离百姓的日子很远。要刊载地方上让百姓们乐于传读的内容,臣能想到的也就唯有一些案子。还有一点,地方上的消息传至京城,臣这边再刊载出来解送至地方,实在耗费日久,不算陛下说的新闻了。”

朱厚熜头也没抬:“慢慢来。明报行将来发展壮大,自然将渐渐做到一省一刊甚至一府一刊。不消你多想,若这《明报》有人愿看,地方上自然就会有人效仿。朕将特许权先给了明报行,你们将来怎么管好地方分行,那就是下一步的事了。”

信息传递的速度确实慢,但现在也不是快节奏的时代。

这种形式是好的,官绅本来就都喜欢并且习惯于看邸报,因为他们有很明确地掌握朝廷动向的需求。

朱厚熜给林希元出的题目,其实是这份报纸的版面内容规划。

“除了政令、朝廷大事、地方大事选载,民生方面有许多也是百姓关心的。比如农学院那边的种养经验传授,多经检验的防病养病方子,各地院试乡试的考题和优等答卷选刊,各地的风土人情介绍,这都是可以的。”

林希元有些晕了:这合适吗?这《明报》可以这样杂得不正经吗?

“你记住,这《明报》本身要卖得极便宜。这成本,自有朕命其余各家付钱刊载他们的生意与联络方式。对于你们来讲,就是要让这份报纸被看的人越多越好。为此,不妨放开了想,比如出题征诗文,那么各地才子佳作若得选载,他们岂不会于当地自行订购大肆宣扬?”

林希元想着某地才子大作登上报纸名扬全国之后欣喜若狂的场景,也想到了各地士子因为有渠道让自己大名直达天听之后纷纷投寄诗文的场景,他感觉明报行的库房里以后只怕会有茫茫多的信件。

朱厚熜边审阅边继续说:“为求更多的人爱看,许多人买不起、没听过的典籍、书籍,也可分期连载。一旦刊印得多,有的人看完就会扔,但对贫寒子弟来说,也许便如获至宝。”

林希元也想到了自己年轻时抄书的情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