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点看小说网

八点看小说网>长生不死1 > 第四百零九章 三十年功力(第2页)

第四百零九章 三十年功力(第2页)

而几千人,对于百万大军,也就九牛一毛而已。

别说一个先天宗师了,就算十个先天宗师,让他们去杀个百万人,估计杀到累死,也杀不完。

先天宗师都如此了,那些普通的将领,能够发挥的武勇作用,就更有限了。

既然武勇不起作用,那么两军对抗,比拼的就是彼此的素质了。

这个素质,是指士兵的差距,将领指挥的差距,各部兵马配合的差距。

绝望的是,在以上三种比拼中,梁军都占不到优势,甚至处于下风。

就说普通士兵的差距,梁军虽然久经沙场,是从一次次大战中,杀出来的精锐。

可楚国也不差啊。

这三十年来,楚国在腹地,虽然一直都是太平盛世。但在边疆区域,却怎么也称不上和平的。

西南有不断北迁的雨林夷人;数万里海疆,有不断登岸的海寇;西北更是年年出塞,与雍西的蛮夷打的火热。

有着三大战场在,楚国的用兵规模常年保持在五十万人。战事激烈的时候,甚至能达到上百万。

而陆渊为了保持楚国士兵的战力,又采取的是轮换制度,把国内士兵分成三批次,让他们轮流上前线磨练。

所以,虽然享受了三十年太平时日,但楚军却并没有堕落,反而一直处在战火之中,遭受的锤炼并不比其他各国少。

甚至因为楚军时刻轮换,而不像各国一样受限于多处战线,和强大的边疆压力。往往一支大军被逮住了,就往死里用,根本得不到有效的休息。

于是大量老兵精锐,就白白被折损在了战场上,不得不补入大量新兵来补充军队规模。

军中处于老兵新兵掺杂,士兵素质参差不一的境地。

楚军得益于轮换制度,那些上过战场的老兵精锐,都被很好的保存了下来,军中基本都是老兵为主。

甚至这次陆渊在国内扩招的两百万新兵,其实也是以前的老兵退伍后,被重新征召了回来。

早在二十年前,有感于各国间越来越激烈的战事,为了给国内储备更多的优质兵源,陆渊强硬的在军中推行了改革。

规定一名战兵从入伍之后,最多在军中呆十年。

十年不管年纪多大,都要强制退伍,并编入国中预备役。

可能一个士兵十五六岁从军,二十五六就被退伍了。

从这点起,楚国就区别于各国的那种终身兵制,军队中不再是白头乌发并存,十五从军,八十得归的现状,便是彻底杜绝了。

而楚国国内,也因此得到了大量正处于二三十、三四十的,受到过良好军事训练的青壮年兵源。

这些历年被退伍的预备役,都在各地官府有着登记,地方军事长官一声令下,瞬间就能集结起来,然后按照以往在军中的等级,编织出一支支小规模的军队。

这种情况下,别说两百万新兵了,便就是三百万,甚至五百万,楚国都能轻易集结出来,并保证一定的战斗力。

这种制度下练出来的楚兵,就算是预备役重新入伍,那也比各国重新在民间招一名新兵强的多。

所以在士兵层面,楚军自然是远胜过那些长幼不齐,新老掺杂的梁军的。

至于将领的素质,就更不用说了。

楚军这些年打的仗,都是有意识控制了规模和烈度,只是为了防御边疆和训练军队的战争。

和那种各国间你死我活的争霸,可是有着本质差别的。

这种情况下,士兵的损失都少的多了,将领被那么多士兵保护,就更别提了。

楚军几十年时间,培养的优秀中高低三级将官,简直数不胜数。

楚国境内的那些公卿世家,地方豪族们,培养的优秀子弟也如繁星,以千万计。

这些人在陆渊的提倡下,都接受了良好的军事教育,充当一名合格的各级军官,是绝对没问题的。

这两方面的将官来源,不但保证了楚国现有常备兵马的指挥,就连那些被征召起来的民夫,也被安排了大量各级将官管理,当做了军队来训练指挥。

比起梁军那种将官缺乏的现状,不知要胜过多少。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