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安安心心留在实验室。
上次的数据,她第一个交上去,下午回来的时候,霍梓萌找到她,让她帮忙,把自己那一组数据也算一下。
「我还有别的事情要处理,还要彙总……」
不等她把话说完,纪静心就点头答应:「好。」
一作
霍梓萌倒是有些意外,但她也没多说什麽,直接把资料给了纪静心。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
纪静心用了没有半个小时,就把数据整理好,发给了她。
后来学姐跟她说:「这种事,你别帮她。有一就有二,她下次还会找你。」
本身整理数据就是一个慢慢提高和补充不足的办法,很多问题可以在这个过程中被发现。
霍梓萌偷懒,不想做,其实正说明,她的基础不扎实。
纪静心笑笑:「那她下次找我,我就拒绝了。」
但是,纪静心没想到,第二次组里分配任务,霍梓萌竟然直接把所有的数据都交给她。
「每个人都应该发挥自己的长处,」她说:「纪静心擅长做数据,那我们就去做其他的。」
这样分配,明显不公平。
做数据是基础,但过程枯燥又繁琐,大家都不喜欢做。
学姐刚想说什麽,纪静心已经点头:「好的。」
这个项目要先做报告,在院系答辩过后,院领导一致通过,才能往上申请落实。
数据是基础,数据做不好,之后的一切都是白搭。
纪静心接下这个任务,就开始忙了。
之后所有人负责的东西彙总在一起,做成ppt,準备答辩。
几天之后,霍梓萌把ppt发在群里。
纪静心看了之后,直接在群里问:资料是谁整理的?
霍梓萌回:我,怎麽了?
这个群里没有导师,纪静心说:资料有问题。这样,你重新发一份给我,我重新整理。
霍梓萌直接发了语音:有什麽问题?
纪静心也用语音回覆:算法案例和我们要做的项目不符,资料是关键词搜索然后直接複制粘贴的吧?没有分类也没有归档。到时候答辩肯定过不了。
学姐也看了ppt,在群里发言:当导师都是傻子吗?我们是做项目,不是敷衍糊弄人。
霍梓萌直接把资料甩到群里:好啊,你们来。
学姐私聊纪静心:静心,你跟她算是撕破脸了,她肯定气死了。
纪静心回:我没有别的意思,她那些资料确实不行。
学姐问:那怎麽办?答辩没有几天了。
纪静心回:我来。
她本身就是安静的性子,认真做事的时候,可以连着十几个小时一动不动。
向北去了港城,一时顾不上她,她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这个上面。
等她终于把资料整理好,发给了学姐,让学姐又做了个ppt出来。
学姐问她:「静心,你这里面几个算法,我不是太确定,你直接写了答案,到时候答辩的话……」
纪静心想了想,说:「之前教授说一作给我,让我答辩,过程我都知道,不精确也没事,我都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