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点看小说网

八点看小说网>出笼记评价 > 第1383章 星尘之间(第2页)

第1383章 星尘之间(第2页)

旁白:卫铿在主世界存留的意识,未尝没有可能在“绝境”中硬生生增生出控制整个恒星的量,但无论是此时主世界和平环境,还是一直以来的“余量”囤积习惯,陷入绝境的门坎有点高。

故在文明发展的中人思路中:靠着一些“天才”“孤才”前进的路数,还是少走为妙。

现如今恒星部的卫铿发现,主世界在经过几百年发展后,已经后劲不足。但他并没有陷入“批判主世界现在价值观”的思维陷阱。

卫铿:批判解决不了“人类文明”停止问题,时空管理局一代比一代不求上进,不是地球文明停滞的原因,而是地球文明停滞的结果。地球眼下基础太单薄了,支撑不了更高层次发展。

在古工业时代,一个几百万人的小国可以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却不能引领第二次工业革命,到第三次工业革命,只有十亿人级别的工业化大国才能引领全世界。

卫铿:陷入天才思维,盯着高端,妄图在不增加根基的情况下,一骑绝尘,最终会摔死的。所以必须要站在“增加根基”角度上,来看待主世界问题。

只要文明根基足够厚实,那么即使不要天才,“中人之姿”也能踏出通天大道。

卫铿展开了星际地图,对着太空中无数混沌的尘埃,深吸了一口气,确定了自己前景:“在星辰大海中搬砖”。

在外搬砖,要比在太阳内搞核聚变要简单,但是这个道路需要的是朴素积累。

卫老爷设想是这样的,既然很难控制高能恒星,那就踏踏实实去调整边缘开垦

星田,自此开垦

在35世纪之前,主世界土星轨道外面的宇宙灰尘属于一个“混沌”状态,这个混沌星尘,无法把恒星内层的星光转化为焓。

但是如果一片这样的“田野”,将星体散发的“焓”给收集起来!那么江山社稷概念是不是就能从天下转到三十三重天之外?

正经科普:1944年荷兰天文学家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氢原子的原子核和电子(每个氢原子只有一个电子)可以在同方向或反方向上排成行,每次当氢原子由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时,会发射波长21厘米的微波。这个氢原子发射微波周期是11年!

人类根据天文历法来种田,这就是识别天数,而换而言之,只要有天数的地方,就有田可以种。

中人思路:假若每一粒星际灰尘都凝成标准的几十微米的“小颗粒”,一百米一个,平铺在整个太空中,以五年为一个周期,自己的一组搬砖队,在外太阳系的每一组人负责几百光秒。

这些星田连成一片,过滤那些宇宙杂波段,建立稳定“田埂带”,就能从太阳,以及周边恒星大周期确定性变化中汲取足够的“焓”。

此时深宇部门的卫铿,也就是对恒星部的自己,反驳“别催我在干了”的这一部分卫铿,正在设计星海“田”。

“星田”以一立方体天文单位(一个天文单位为地球到太阳的距离)为格子,收集星海信息焓。

“星田”作用是更广泛地收集负熵,卫铿:只要负熵足够,就能供给人类意识生存。

这就好比,只要一块地(稻田)固化的太阳能足够,产出的谷物就可以够人类生存。

星海中也是有碳氢氧,甚至含有氨基酸的。在星云中,这种有机反应非常慢。

卫铿:这是因为没有经过“精耕细作”星海中原始化学反应只能支撑到简单氨基酸生成,若是耕作技术到位呢?那么积累的“负熵”能不能供给人类这样的高等生物在星海中繁衍!

“男”,以“力”施“田”

现如今,主世界所有在异位面浪够了的意识们回来了,都走的是远航思路。

现在逐渐接手卫铿在太阳上“纺织业”的白灵鹿:我家这汉子总能想的不一样。

这可能就是卫铿作为大河系文明传承者骨子里的耕作思想在作祟。

嗯,用没逼格的描绘,就是老农思维。

完成这样的“历史”潮流,需要很多很多海量的“中人”。

卫铿:自己会如同农夫一样,开垦出太阳系附近的一个个天文区域,面朝星尘,背朝着太阳。

早在33世纪第五次位面大战刚开打的时候,卫铿就已经锚定了这个计划。

当大量卫铿不断从引力井出来,主世界的各方都不会感觉到“卫铿数量过多,干涉了主世界”,因为卫铿如同砂砾一样洒在了宇宙。

宇宙很大的,太阳系恒星风影响范围是一个立方光年,这对当下的卫铿来说就如同一个人面对广袤的平原。

就如今天回顾旧历史,当年炎黄氏族刚刚来到水草丰美的中原时,或许也是感叹这是一片无穷无尽的土地。

卫铿冥冥中感受到了“先祖”曾经的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