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月止甚至像是没听明白,睁大眼睛重复好几次:“欧阳永叔?欧阳修?欧阳修批评我?”和此时这世间的所有人都不一样。罗月止可是个少年时便把《醉翁亭记》背得滚瓜烂熟的人。他的一句批评在罗月止心中的分量,远胜于其他人一百封指责申斥的劄子。罗月止都不止是惊讶,耳中一阵嗡鸣,羞愤难当,甚至有种沦为了反面角色的难堪。说起话来,音调都显得激动了:“我同他认都不认识,无仇无怨的,他为何要斥责于我?”“我看其中,怕是有些误会。”赵宗楠继续道,“思来想去,可能又是与吕相公有关。”罗月止是对这些官场曲折关系彻底服气了:“怎么又是吕相,他老人家又干什么了?”窗外晚霞落尽,几近入夜时分。赵宗楠已经将周边的仆使都打发远了,如今亲手点起了灯,眉目映照在火光下,显得尤为认真:“接下来这些话,出了这扇门,月止不可以说出去半个字。”罗月止看他这架势不似寻常,只得把心中委屈压制起来,认真听他讲话。赵宗楠垂眸,以细木轻轻拨动灯台中的油脂:“月止应当知道,自澶渊之盟后,朝廷与辽人相安无事二十余年,一直是边境稳定,各自生息。”罗月止点头:“我自然知道的。”“但自从这两年辽国新主亲政,局势便起了些变化。据北境传闻,新帝骁勇,有一天下之心,只不过被辽臣多加劝阻,才一直未生是非。直到今年年初……辽主重兵集聚燕云,后又派遣了使者入京,借着西军防范西夏,修筑城寨的由头,曲解朝廷之意。辽人说,西军在宋辽边境修筑工事,乃是有意进犯之举,妄图以此威逼,叫中国割让关南。”罗月止听得睁大了眼睛。他穿越前是个宋史废物,穿越之后也没有测算国运的本事,知道澶渊之盟、靖康之耻已经是知识储备的极限。如今朝廷与西夏的战争远在陕西,并不妨碍京城中的百姓生活。西军如何,范公如何,在京城百姓听来,不过是远在天边的故事,茶余饭后几句闲谈。眼看着如今与西夏的战局稳定,罗月止本以为马上就要重归和平。却根本不知道,这个时期宋与辽之间竟还有纷争,甚至是一触即发。他身体微微前倾:“然后呢?如今西北战事未定,双线开战恐怕是下下之策,两国可有商谈过?”“正准备谈。”赵宗楠回答,“辽人来者不善,出使辽国的差事自然前途叵测,九死一生。朝臣们商议不出合适的人选,已然争执了好些时日。直到……”赵宗楠略有停顿。“直到吕相举荐了富彦国。”罗月止怔然:“这、这是要他……”“富彦国忠直善辩,聪慧过人,选他出使亦符合情理。但吕相公此举究竟用意如何,恐怕外人难以知晓分明。”“欧阳修乃是富弼好友,此后接连上疏,说起一桩唐时旧事:当时地方节度使叛乱,名臣颜真卿被权相卢杞排挤,出使叛军,结果却命陨他乡。他借古喻今,以颜真卿的惨死为前车之鉴,极力反对富弼出使,却于事无补,劄子甚至没有递送到宫中便被压下来了。”“外患当前,朝廷不可自乱。富彦国深知不可耽搁,自请北上出使,如今已不在京师,算算脚程,应已经快到河北了。”朝堂之上风云诡谲,只听转述便可料想其中刀光剑影,如履薄冰,罗月止感触良多,不由肃然起敬:“富公高义。”赵宗楠却继续道:“可如今富彦国走了,欧阳永叔却还在京中。他素来嫉恶如仇,这仇自然要找机会来报。”“月止之前掺和进吕相与富彦国的争端,先将富彦国夸成了圣贤,后又刊文盛赞吕相通权达变,我看欧阳身为知谏院,是把你一同记恨上,视你作趋炎附势、朝秦暮楚的小人了。”罗月止听得瞠目结舌,脸都要憋红了:“可那是为了自保,也是为了帮富公……这是要冤死我了!”“今日在宫中,我听官家的意思,对此谏言倒是没有全信。但今日不信,难免日后会有所动摇。月止应尽早作为。”赵宗楠又问道:“故而我叫你主动去找国子监进献《开封日报》,你可知是何意?”“我自然明白,你是要我向朝廷表忠心。但你不知道,这报纸虽看着平平无奇,却不是轻易能做好的,我……”赵宗楠不讲话,仍静静看着他。罗月止与他对视,懵懂地眨眨眼睛,片刻后才彻底反应过来。“你是这个意思?”“我在外头雇佣了那么多闲汉收集消息,再加上广告坊积攒起的诸行当人脉,这才有足量的内容能将日报支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