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点看小说网

八点看小说网>清穿之八阿哥笔趣阁免费阅读 > 第247章(第1页)

第247章(第1页)

没有。那有学生不盼望一场考试过后,可以永远不再考试吗?也没有。当然,就像高中里老师说的大学就轻松了的谎话一样,入仕之前也没人会告诉他们,吏部年年都会组织考核,考核不及格的可就没有补考了。崇德六年六月,科举终于有了消息,这已比往年推迟了足足两月,盛京街头巷尾张贴满了大字布告,信使骑着快马将这个消息带到大清每一个角落。如八阿哥所言,已经再没有专人候在这些大字布告面前,一遍又一遍的念给百姓们听了。几乎人人都上过了夜校,家家户户总有最少一个识字的人,信使贴下布告便走,一刻也不肯多留。乡县之地没有这些新式学堂,只有一些民间的私塾,这布告是贴给私塾里的夫子们看的,朝廷求贤若渴,如今科举开科,往年失利者亦可下场再战。盛京的贡院和各式新式学堂,数量种类实在太为繁复,又因为要考虑各地学生赴京后的住宿问题,城中实在安排不下,于是在盛京城外的东侧起了一座“学城”。考虑到语言问题,各族的学生们入学后都要先学语言,满汉必修,蒙文选修,所有学生混合编排,学好了最为基础的语言,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若在这一过程中展现出极强的语言天赋的,便可以直升语言学院。在这种打乱民族、打破传统的编排之下,当年次所有入学的学生们之间,都可以互相称一句“同学”。虽说来到学堂的人大部分都是一心求学的,可也少不了有个别奇葩,自居人上人,看不起其他民族。民族打乱,人□□混,各民族间极易发生摩擦冲突,所以在这一项学堂规章提出之时,鲍承先便第一个提出了反对意见。他在军中见多了将士间的欺凌,这些学生们是未来国家的有生力量,若是在学堂中出了什么闪失,实在是得不偿失。平安不接受他的反对意见,只是叫他等着往下看,说若真发生了再补救也不迟。一来入学年龄降低到了八岁,都是小孩子,民族融合观念从娃娃抓起,小孩子们很容易的就能打成一片。二来即便是有些十几岁冲动自大的少年郎,在平安的威胁下,也根本无人敢造次。八阿哥原话:“打架斗殴的发配旁边练武场,不必备战科举,直接备战武举,武举两年一开,还少你们一年辛苦。”三年来聚众打架只发生过一回,还是平安特意安排人演的。没有任何惩罚,也没有去除学籍,整座学城里人人都知道,那八个倒霉蛋四个家中在八旗居高位,两个是蒙古亲王的王子,两个是朝中汉臣之子。即便是这样的身份也没有任何特殊待遇,打架当天就被打包行李丢去了隔壁练武场,一个时辰也没有多留。几人练武比试第一天的哀嚎声传了很远很远,隔着两堵墙和一大片茂密树林都听得清清楚楚。自那以后,学堂里一片友爱和谐,两人走路相撞都要比着作揖道歉,此届学生才名尚不曾远扬,已经凭借着礼貌声动关外。·学堂是统一制式的三层楼,一层一个年级,传统学堂和理工学堂各三座,加语言学堂商科学堂各一座,再留一座备用,所以先建了九座。此外还给传统学堂的学生们种了一片松柏林清晨读书,给理工学堂的学生们配备了实验操作场地,休闲娱乐场所目前只有一所棋社一间茶楼。学生住宿的庐舍一大片,满蒙汉口味不同的食堂三座,还有收费的浣衣房,免费的澡堂浴池,书店和卖笔墨纸砚的店铺……平安当年还没这么富有,建学城的钱从国库借了一部分高利贷,户部承政比他还奸商,狮子大开口,九出十三入,贵得他肉和心一起疼。“学城”初设时只是几座聚合在一起的建筑,后来随着学生们增多,生活需求的增加,陆陆续续各种各样的铺子也开到了学堂周围,这里俨然已经是一座微型城市了。“学城”与“学成”同音,寓意极好,不知是谁先想出的这个名字,立刻便在学生们中间沿用了起来。此番开科,消息第一个传到了学城,由各学堂三年级的先生们亲手在班级门口张贴上这张大字布告。神童在什么年代都有,他们并未严格限制考生应考的年龄年级,但学有余力者考核通过后可以随时跳级,所以布告只需要在三年级的各班张贴即可。这个布告名义上是自愿应考,由各班的先生们统计人数,实际上根本没给学生们选择的余地,所有三年级的学生都必须下场。未应考前,学生们前两年级的课程须在五年内学完,若是应考不中,还可以再继续努力三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