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鞋子的热度逐渐消弭,不过,对于李易来说,这部电影还是给他带来了一定的东西,比如伊朗电影圈的推崇。
甚至很多阿巴斯这样的伊朗导演,都开始着手筹备类似《小鞋子这样的并非讽刺和揭露社会问题的纯粹的电影。
李易又消停了,他倒是想咸鱼的,可是有人不让啊。
科幻电影,在国内,虽然这些年有一定的展,可是实际上,随着几部大制作接连扑街,按照影迷们的话说,李易打开了华国科幻电影的大门,但是后来者却又把这一扇大门又给关上了。
为此,今年的科幻电影节,就显得很尴尬,因为国产科幻片,今年只有小猫三两只,根本没有重量级的本土科幻电影报名。
虽然距离科幻电影节还有一段时间,但是科幻电影节这边却急了。
尽管这个电影节,一直都没有能够获得很大的影响力,但是毕竟还是一个电影节,如果没有了本土科幻电影的参与,那就真的尴尬他妈给尴尬开门,尴尬到家了。
其实不怪国内的导演不愿意拍科幻电影,一来掣肘的确是有的,二来也是因为,科幻电影,小成本太吃剧本,大制作又风险太高,投资回报和风险不成正比,所以资本自然更青睐那些能以小博大的影片,或者那些稳赚不赔的类型。
于是,科幻电影又面临了极其尴尬的一幕。
这不,电影遇事不决找李易,几乎已经成为国内的电影圈流传的一句话了。
为此,李易自然而然地又被找上门了。
本来吧,反正大家也不熟,李易完全可以拒绝,但是架不住,对方人脉的确广,找了好些个李易的圈内好友做说客,最后甚至找到了李易的媳妇慕晴来当说客。
“你怎么也学人当说客来了?”李易有些无奈地道。
“没办法,当年欠下的人情咯。当然,你要是没兴趣,就算了。”慕晴倒是没强求。
这种事情本身也强求不来。
“说实话,国产科幻电影,的确不太好搞,主要是我这里也没有什么现成的本子啊。”李易摇头道。
“那就没办法了。”慕晴不以为意地道。
李易倒是有兴趣,可是就像他说的,灵感这玩意,天知道什么时候来。
接下来的日子里,科幻电影节到处做工作,希望能有合适的片源报名今年的科幻电影节,可惜的是收获寥寥无几。
倒是这天,李易看到了一篇文章。
一篇很特别的文章。
这篇文章并不是什么特别火的文章,只是编者在缅怀一位曾经不被人理解,不被人认可的科学家。
而李易脑海里就不由自主地浮现了一段话。
古希腊几何学家阿波罗尼乌斯总结了圆锥曲线理论,一千八百年后由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将其应用于行星轨道理论。伽罗华公元1831年创立群论,当时学术界无人理解他的思想,以致论文得不到表,一百多年后群论获得具体应用。凯莱公元1855年左右创立的矩阵理论在六十年后应用于量子力学。
数学家jh莱姆伯脱,高斯,黎曼,罗巴切夫斯基等人提出并展了非欧几何。高斯一生都在探索非欧几何的实际应用,但他抱憾而终。非欧几何诞生一百七十年后,这种在当时一无用处广受嘲讽的理论以及由之展而来的张量分析理论成为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核心基础。
何夕独立提出并于公元1999年完成的微连续理论,一百五十年后这一成果最终导致了大统一场理论方程式的诞生。世界沉默着,为了这些伤心的名字,为了这些伤心的名字后面那千百年寂寞的时光。
很特别,这一次李易触的记忆,()
并不是电影,而是一篇小说,一篇科幻小说!
《伤心者!
说起来,这部科幻短篇,虽然获得了另外一个世界的银河奖,但是争议颇大。
有人觉得,这根本不算科幻。
甚至如果剪除掉“时空穿越”的过程,都很难说这是一部“科幻”作品,而“时空穿越”已经是科幻最通俗的门槛了吧。更让人在意的是,《伤心者里存在着许多难以忽视的“硬伤”。例如,“对数学应用意义的质疑”,“将出书作为学术成果的呈现方式”,“一百五十年后观察者能从废墟中找出这本书”等等。这一切都充斥着一个作家对于理科学术界的臆想。
但这都不重要,在很多人心目中,它依旧是“软科幻”的一座丰碑,它内里所折射出来的哲思,既有着母性光辉的赞美,又有着探求真理的精神。而后者让人觉得它实在是一部不能再“科幻”的作品了。
而且《伤心者的优秀不止于此,在小说中,作者这样写道:“你的眼睛会欺骗你,你的耳朵会欺骗你,你的想象力会欺骗你,但数学不会。”正因为现代数学展到今天,非欧几何已经触及了人类的感知极限,人们才开始相信纯粹数学中的逻辑推演。而罗氏很不幸,是这个转型时代的一场悲剧。
由此,当被《伤心者中的亲情感动之余,又不由被历史里那些硬着头皮、坚持真理的数学家们所感动,为那些怀才不遇、蹉跎一生的数学家们而感到遗憾。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和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