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帐外传来包爽的声音。
“进来!”姜林朝帐门答道。
“首领,新绛驿站长在营门求见,说有要事禀报。”包爽入得帐来,朝姜林行了一个军礼,说道。
“新绛驿站长……唤进来。”姜林抬头停顿了几秒,朝包爽吩咐道。
“是!”包爽又行了一礼,转身出了帐门。
片刻功夫后,包爽撩起帐门的帘子,一名三十岁左右的男子被包爽让了进来。
“小人新绛驿站长刘铭见过首领。”来人朝姜林抱拳行了一礼。
“刘站长请坐,这么晚了……有何要事?”姜林也不客套,指了指边上的一个矮凳,朝着名为刘铭的男子问道。
“首领,这是今日从涑阳城传往晋阳镇的急报,两日达(从涑阳城传往晋阳镇的消息正常是三日时间,名三日达。急报时间压缩至一半,名两日达)。小的知道你今日驻扎在新绛驿以北,特将此情报拦了下来。”刘铭站长说着,从手中的皮包内掏出一个竹筒,双手呈给姜林。
姜林接过竹筒,转着竹筒仔细看了看,指着竹筒抬头朝刘铭问道:“这情报你已经看过了?”
刘铭听罢,忙抱拳说道:“没有,小的不敢。”
“可这蜡封……”姜林望着竹筒筒盖和筒体之间本应该存在的蜡封,朝刘铭问道。
“小的收到时就没有蜡封,我问过那驿卒,他从涑阳驿站接手时就没有蜡封。”刘铭朝姜林忙答道。
“嘶……难道事情已经紧急到这个份上了,连蜡封都来不及?好,你辛苦,回去安顿好驿卒休息,有需要我会派人传你。”姜林握着手上这个竹筒,心中颇有些不安。
“遵命!”刘铭又朝姜林行了一礼,利索地出了帐门。
“石平,立刻破译。”帷幕后的石平正在整理姜林的物品,听到命令赶忙出来从姜林手上接过竹筒。
石平走到自己的矮几前,从自己的皮包内取出笔、墨、密码本等物品,拧开竹筒上的盖子,将筒内的密信小心翼翼地取出,平铺在了矮几上,只是时间过去了一分钟,还不见其破译。
“怎么还不破译?”姜林望着往日对这破译业务极其熟练、现在却盯着这份密信发呆的石平,严厉地问道。
“首领,不用破译,是明文。”石平这才回过神来,赶忙拿着密信,起身走到姜林身边。
“明文?嘶……我看看。”姜林心中一阵突突。
根据情报系统的培训准则,这密信必须用密文写就,不到万不得已不得用明文。至于万不得已的情况,有以下几点:一、掌握密码本的破译员牺牲或者密码本丢失、破损;二、事态万分紧急,情报员来不及回到驻地将情报汇编之后交破译员加密;三、……
姜林来不及再去多想,接过石平递上的文件走到油灯前,这份情报上的文字也赫然映入姜林的眼中:“拱卫西岐的周国右、中、左三师五日后开拔,往芮国集结。西伯侯下达给各诸侯国和方国的征召令按最高等级,大河以西各国军队在芮国集结,集结最后日期为四月二十日;大河以东各国军队在孟津集结,集结最后日期为四月三十日。五年四月五日。”
“包爽!”姜林朝帐外喝道。
“首领!”包爽应声从帐外进来。
“将王副总长,唐副部长请来。”姜林下令道。
“是!”包爽领命出帐。
姜林握着这份沉甸甸的情报,思绪飞扬。
由于这个时代历史比较久远,流传到后世的文字记录不但抽象,而且有限,所以关于这个时代的历史大多都是靠后世的历史学家进行推算出来的。至于教材里,这个时期的历史也是一笔带过的,并没有讲授得很清楚,关于一些重大事件的地址还好,时间就太模糊了。
姜林不知道的是自己刚穿越到这个时代的那一年,是历史上周武王即位的第二年。这一年的春夏之交,周武王姬发率大军先西行至毕原(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文王陵墓祭奠,然后转而东行向朝歌前进。在中军竖起写有父亲西伯昌名字的大木牌,自己只称太子发,意为仍由文王任统帅。
大军抵达黄河南岸的孟津(今河南省孟津县),史称有八百诸侯闻讯赶来参加。人心向周、商纣王孤立无援的形势已形成,诸侯均力劝武王立即向朝歌进军。周武王姬发和太师姜尚则认为时机还不成熟,在军队渡过黄河后又下令全军返回,并以“诸位不知天命”告诫大家不要操之过急。因时机还未完全成熟,还是班师回朝了。这次灭商预演,史称“孟津之会”或“孟津观兵”。
当然,这是历史上的记载。其实真实的情况是当时负责照料整个大军粮草的姬发爱妾令姬之弟狐,醉酒不小心打翻了油灯,引发辎重营大火,将大军的粮草烧了个八九不离十。万般无奈之下,大军不得不作鸟兽散。至于流传到后世的“诸位不知天命”这个托词,自然是用了春秋笔法为尊者讳,为上位者讳。
如果姜林不穿越而来,没有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的话,那么“孟津之会”之后的第二年春天(唐国三年),姬发发动了空前的灭商行动,参加了上次“孟津之会”的诸侯的军队与周国的军队又在孟津举行了誓师大会。誓师典礼上众诸侯国盟誓后,武王便率大军浩浩荡荡地杀奔商都朝歌,一路上势如破竹,很快便打到了离朝歌只有七十里的牧野,之后便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牧野之战”。
但由于姜林的到来,先是借着女娲娘娘之命劝告了自己的岳父商纣王不要再作恶,又有先后两次击败周、虞联军将姬发气得脑中风,这才将周国灭商之战推迟了两年,便是这次的大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