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影响成绩的因素很多,“唯基因论”当然是片面的,教练的整体素质、教练的训练方法、训练的强度、运动员的身体整体素质、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家庭环境等等都比基因的作用更大,每一个方面都会影响到运动员的发挥。奥运会一个单项最多只能有3名运动员参加,而像美国俄罗斯德国英国这样的体育强国奥运达标的肯定不止3人,没能参加奥运会的当然就会选择去刷积分巡回赛,所以今年的田径积分巡回赛也就是顶多比去年稍逊一点。而顶尖运动员也都是“以赛代练”,从以往奥运年的积分巡回赛参赛情况来看,3月到6月跟往年没有区别,都是高手如云;进入7月稍逊,参加奥运会的都要忙着恢复体力。没在怕的啦!今年刷冠军难度会比去年大一点,其他人也一定都调整到最佳状态了,可能不会像去年那样10秒90多都能狂拿冠军。但她也正好要考验一下加强力量锻炼后的成果,是不是能跑得更快。运动员体脂率都低,但不能太低。脂肪影响身体基本机能,不论男女体脂率太低都会造成生理紊乱,女性受到的影响更大。通过锻炼后体脂率降低到某个程度,就到了平台期,再降低会很困难且缓慢,这样就会有人追求用药物加速降低脂肪。运动禁药中,睾酮提高肌肉力量,类固醇就是睾酮衍生物,比如孙英杰中招的“强力补”;副作用是男性会不举,女性外貌男性化,不分男女都会导致肝功能异常;睾酮过多还会导致攻击性增强(比如某人声称运动员都睾酮过高于是家暴妻子正常事)、性|欲增强或减退(个体差异)等等;克伦特罗(瘦肉精)是兴奋剂和减脂药物,作用机能是提高人的体温和心率,从而高效燃烧糖原,但人类体内的糖原是有限的,于是糖原消耗完了之后就开始消耗脂肪,非常适用于平台期后的极限减脂;同样,副作用是对心脏损害极大;生长激素(内源性肽类激素)由脑垂体产生,促进人体蛋白质合成,促进人体发育,主要用于治疗儿童发育不全,足球巨星梅西幼时就曾因脑垂体发育不全接受过生长激素的治疗;用在运动员身上,作用是增加肌肉、身高,可以提高运动速度尤其是冲刺速度;促红细胞生成素(内源性肽类激素)提高运动员体内红细胞(血红蛋白)数量,红细胞携带氧气,红细胞的数量直接决定运动员体内的氧气含量,体内氧气更多就能跑得更快,之所以男性比女性跑得更快就是因为他们体内的红细胞数量更多、脂肪更少而肌肉更多;镇静剂类用于一些特别项目比如射箭、射击类,能使得运动员尽量保持稳定;吗啡类镇痛剂用于降低痛感,训练可以更持久,也就是增加了训练时长;麻|黄|素(麻|黄|碱,感冒药中常有成分)是拟肾上腺素药物,可以对中枢神经产生兴奋;可|卡|因(古|柯|碱)是局部麻醉药,也是中枢神经兴奋剂,对运动员来说都能刺激身体机能,提高新陈代谢率,进而产生好成绩。麻|黄|碱因为还用于治疗哮喘,所以是“合法嗑药”的一种,如果你看到有哪个运动员“经过批准”后可以服用治疗哮喘的药物,那基本都是麻|黄|碱制品,其中道理很简单;利尿剂用于赛前加快体内循环,可以尽快排出兴奋剂,干扰检测数据,所以也被列为运动员禁止服用的药物。人的肝脏是解毒器官,几乎所有药物都或多或少损害肝功能。部分药物导致气管疾病比如哮喘,部分药物导致心脏疾病。兴奋剂伤害身体,可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前赴后继?当然是因为巨大的利益驱动。成为顶尖运动员后名利双收,爱德华兹这个级别的运动员能够年收入百万美元,而一个美国普通白领年收入不过5万美元,巨大的利益推动兴奋剂产业,这成了一个公开的“潜规则”。事实上关于“兴奋剂”的问题水|很|深,为什么世界反兴奋剂机构总是不断增加禁药名单;高强度训练确实会造成运动员身体负担过大,“气胸”就是很常见的高强度训练造成的运动损伤;高强度训练也确实会造成呼吸方面的问题,但本该“正常”的运动损伤和嗑药导致的疾病混淆在一起,以至于想要分辨成了一件“不可能的任务”。作为中国火速崛起的短跑新星,田薇薇已经是飞行药检常客,在哪儿比赛是公开的,在哪儿训练也是公开的,世界反兴奋剂机构随时打个飞的过来临时药检。在中国运动员被“重点关照”的情况下,想要嗑药而不被相应机构发现是不可能的事情。国内田径届现在重点关照对象是翔哥和她,史冬朋自从跟着孙海平训练后,成绩提高显著,已经达到了准一流水平,现在也偶尔会被飞行药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