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他们的牺牲,使得残忍的敌寇,三个月内灭亡华夏的计划破灭。
是他们的牺牲,唤醒了更多麻木的国人,才有了更多的的人奋起反抗,不畏牺牲。
先生们大为震撼,他们觉得愧对先生这个词汇,这些孤苦无依的老人,才对得起先生一词。
先生们大义。
一些人不再南移,留了下来,他们要教书育人,为华夏延续传承。
一些人继续南移,但他们的眼神不再畏惧,而是充满了希望。
他们不是逃避,而是为了学习更多的知识,撑起这个民族最后的希望。
一人大义,身边之人便会大义。
三人大义,便有一群人大义。
一群人大义,这个民族,这个国家便会大义。
有三位先生跟着县大队去了山里,他们撑起了简陋的帐篷,帐篷里坐着充满渴望的孩子。
孩子们渴望知识,先生们渴望他们将来能撑起这个国家。
苏鸣也想留下来,但他没有。
十三岁的他已经是战士了,不再是孩子。
后来。
敌寇扫荡,先生们为了掩护娃娃们撤退,以文弱书生之躯与敌寇周旋。
县大队赶到的时候,有两位先生被敌寇抓走了,一位先生重伤垂危,躲在村里的旱厕中才逃过一劫。
但他也活不久了。
牺牲前,先生眼里饱含热泪。
他说他不想死,他害怕,他畏惧死亡。
他不想孩子们没了老师,害怕孩子们以后无法学习。
更害怕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希望就此断送。
先生还是走了,带着遗憾。
苏鸣来不及悲痛,提着比自己还高的枪,跟着大队长准备去营救另外两位先生。
但城里的探子们说,先生们选择了自尽。
自尽前,他们高呼,为了民族,为了华夏,为了子孙后代,吾辈当学其知识,读其理论,研其高船利炮。
十三岁的苏鸣记住了这句话。
那一夜,县大队无人能眠。
苏鸣红着眼眶,用手捧起黄土,将那两位先生的衣物埋葬。
那两位先生的尸体被敌寇挂在城门上,大队长说过,不管付出多少代价,都要将先生们的尸体抢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