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荫下,一个中年男人正双手把包拎在两腿之间,好奇地打量着学校的周围,有同学路过,他也是面带微笑地点头致意。
不少人都觉得这可能是学生家长在等孩子,毕竟年纪摆在那里。
但郑卫民的第一感觉是一年多不见,李厂长好像还是没有变白多少嘛。
拎着包,李厂长笑道:“没错,没想到匆匆几面,小郑同学对我还有印象呢。”他留着稍短一些的偏头,瘦削的脸笑起来还挺好看。
郑卫民也笑:“这怎么能没有印象?去年去了广州,广东话根本就听不懂,幸好遇到了您李厂长,要不工作都不知道怎么展开。”
确实,李厂长不但能帮忙和广州当地的人交流,还给他们安排了稍微偏北方一点的伙食。
看了看外面,好像也不是说话的地儿,郑卫民想到了学生会的办公室,便请李厂长去那边坐了。
往里面走着,李厂长不时打量着北大的环境,满是感慨:“到底是北大,不一样,真的不一样。”
“其实吧,所有的学校都不一样。”
李厂长笑了:“别拿这话搪塞我,有什么不一样,我是能看出来的。这次我是过来北京开会,刚好下午有空,想到你了,便来瞧瞧。”
学生会的办公室里很是干净,干净到连个喝水的东西都没有,郑卫民很窘,有朋自远方来,连口水都没法让人喝上。
李厂长能看出来郑卫民的窘,主动解围道:“小郑同学,不忙!我过来就是和你聊聊天,我还不知道你们大学生?除了自己喝水的东西之外也没有别的了。”
郑卫民便说道:“那晚上我请您吃个饭吧,不去外面,就在我们学校的食堂。”
“那我可要自掏粮票。”李厂长笑呵呵地说道。
郑卫民忙说道:“那可不行,到了这边就得我请。”他见到李厂长尤其高兴,化工厂啊!虽然远在广州,但郑卫民觉得这个距离对韩亚文来说不是什么大问题。
这家伙最近怎么就没露面?再不露面机会就要错过了。
郑卫民想到了之前在广州整理的文件,里面涉及的单位还不少呢;像他这种还算有交情能搭上话的,过几年之后,可能有个一面之缘都能上门。
“小郑,今年暑假是不是不过去广州了?”
“不过去了;学校有其他的安排,要留在北京。”
“也挺好的。还是你们好啊,像我们外地的同志,也只有在开会的时候能来北京一趟……”
“广州也很好啊,那边可是改革开放的前沿。”
“咱们这有点像围城,都觉得对方待得地方好。”李厂长笑得更开心了。
外面有宣传部的同学过来,往里面看了一眼又转了回去。
“小郑,快毕业了吧?”
“还早,大三马上只过一半,还有一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