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通的话说完,文武百官像死了一样的安静。王通的话说的委婉——这案子我权限不够,审不了,但听的人,哪一个不心跟明镜似的?屁的审不了,你审不了你接的什么案子?你审不了,这些口供人证物证从哪儿来的?分明已经审的一清二楚了吧?文武百官鸦雀无声,乾帝拍案喝骂一声“混账东西”,怒气冲冲拂袖而去,谁也不知道乾帝这句“混账东西”,骂的是王通,还是赵昱。是以早朝才刚开始,便散了。原本每次散朝,文武百官总要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说笑着出宫,今儿却都一声不吭,各想各的心事,闷头赶路。荣宁二府式微已久,早已远离权力中心,贾珍爵位还在时,也不过是个被边缘化的老纨绔,如今更是孑然一身做了道士,对谁都没有威胁。杀这样一个毫无威胁的人,当然不会是因为他挡了谁的路,非杀不可,只能是灭口或泄愤。从近日发生的事来看,应该是后者。于是心寒。你忠顺亲王心里不痛快,杀个平民百姓泄愤,虽然残暴,却不至令这些达官贵人们心寒。但问题是,那个人不是什么平民百姓,他便是再不堪,也是四王八公之后,宁国公的正统玄孙,曾经的三品勋爵……竟因泄愤而杀之?何况贾珍此人,一贯嗜赌好色、欺软怕硬,哪有胆子得罪亲王?便是冒犯了,也只可能是因为蠢,而绝非存心,何以非要赶尽杀绝?且你看他不顺眼,大可翻出他的旧账,参其不法、依律处置,甚至污蔑陷害……暗杀这种规则外的手段,却委实令人不寒而栗、人人自危。似这等人,还是莫要得罪,莫要亲近,敬而远之的好。除此之外,真正让所有人沉默的是,那王通能坐到今天这个位置,怎么会是个冲动莽撞的愣头青?若不是得了授意,他敢将这等事捅到朝上?至于到底是谁的授意,还用说吗?唉,说不得,说不得啊!而始作俑者贾玩也有些目瞪口呆,一是意外王通竟有此魄力,敢于冲锋陷阵,二是意外乾帝竟会选择撕下遮羞布,直接刺刀见红,而最让他没想到的,却是忠顺亲王和太上皇,竟似到了这会儿,还不知道此事。若他们知道了,只太上皇一句话,乾帝再怎么不愿,孝字当头下,也只能选择隐下此事,换取些无形的好处,怎么会闹到满朝皆知的地步?可见是有人拦下了消息,而这个人太容易猜——忠顺亲王府长史。昨天贾玩提醒长史的那句话,确有挑拨之意:如今这案子已然惊动了皇上,甚至派了皇子前来坐镇,想要自己悄悄了了那是休想——既不能悄悄了了,便只能推人顶罪。惊动了圣上的大案子,岂是随便一个小猫小狗能担的起的?整个忠顺亲王府,也就堂堂长史大人,才有这个资格。所以——“回去记得吃顿好的”。贾玩挑唆长史那么一句,原只是一步闲棋,看能不能将时间再拖一拖,毕竟太上皇插手的越晚,案子审的越清楚,便对他们越有利……如今看来,这位长史大人竟是格外的给力。原本的阵型该是这样的:第一局,贾玩对长史,第二局,赵轶对赵昱,第三局,乾帝对太上皇。如今因为长史的“帮忙”,以至于到“赛事”终结,赵昱和太上皇都没能上场……正胡思乱想呢,便听到一声:“逸之。”贾玩虽走着神,但因反应速度够快,拱手一声“在”,硬没让人看出他心不在焉来。这场合,能开口说话,且叫他逸之的,也就乾帝一人而已。乾帝漫不经心的翻着折子,道:“你家里不是有事吗?怎么还在这里杵着?”贾玩正色道:“臣身为御前侍卫,自然是以陛下安危为重,岂能因家中琐事,耽误了正事?”“屁的正事!”乾帝将折子朝案上一丢,道:“朕看你是想在赖在这儿看热闹才是真的!还不快滚!”贾玩摸摸鼻子,低头告退,还未出门,便听乾帝又道:“出去后立刻派人将贾珍送回玄真观,告诉他,这辈子若敢踏出玄真观一步,杀无赦。”“至于你,这一个月就别来当差了,给朕在家闭门思过,好生念书!你看看你自己,整天只知道打打杀杀、惹是生非,哪有半点你师父的文采风流?简直丢人现眼!”贾玩耳朵自动过滤,只当乾帝奖励了他一个月的带薪假,应了一声,赶紧走人。显然这勤政殿,再过片刻就会成为“战场”,乾帝好心将他摘出来,若他自己磨磨唧唧一头撞上去,岂不冤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