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侧身行走于云气之上,身体线条阴刻,简单流利,气势浑然,阳刚而又神秘。
另据记载,该馆一件明代“玉杯”从路易十四时代就出现在皇家典藏录中。
在青铜器收藏中也不乏珍品。
最为有名的则属于周代铜器的一组《令簋》(西周初),它于1929年出土在洛阳马坡。
双兽耳,四足方座,顶部盖已失,口部饰一圈回首凤纹,腹部以钩连雷纹组成。
典藏中青铜器《象尊》则属最为罕见的稀物。
它体形庞大,长96厘米、高64厘米、宽45厘米,背部开口的长宽为26和21厘米,属商末铜器。
腹外侧与头部刻有兽面纹,耳、鼻、足部饰有鳞纹,应为湖南、湖北出土器。
从该尊背部的开口形状判断,其原先应有一个盖,且与伦敦大英博物馆和东京根津美术馆的藏品“双羊尊”大致相同,遗憾的是顶盖已失和象鼻大部被毁,但它仍不失为目前世上所知的动物型尊中最大的一件。
如同时代的大部分尊的风格,《象尊》应该属于殷商晚期的作品,甚至可追溯到西周初期。
传说该尊出土于湖南长沙,但无处查证,不过其自然写实的造型和纹饰风格使得专家判断更倾向于“它出自长江流域中部盆地的工匠之手”。
这是子慕搜到的有关吉美博物馆藏品来历的资料,在资料的中间,多次提到一个叫伯希和的法国人。
伯希和是法国着名的东方学家。
早年在印度支那考古学调查会及法兰西远东学院学习,曾多次奉命前往中国,为该学院购买中国古籍和文物。
1905年,伯希和被委任为法国中亚考察队队长。
1906年6月15日,伯希和率考察队离开巴黎,由中亚进入新疆,先调查喀什三仙洞佛教石窟,然后沿丝路北道,到巴楚发掘图木舒克地区的脱古孜萨来佛寺遗址,发现大量包括精美的佛像在内的美术品,但文献资料所获不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在库车范围内,伯希和考察了克孜尔和库木土拉石窟,而后伯希和考察队又发掘了苏巴什东西寺址,获得了许多美术品和梵文、龟兹文及少量回鹘文文书。
1907年10月,伯希和考察队到达乌鲁木齐做必要的休整。
其间,伯希和从伊犁将军长庚和原广西提督苏元春那里,得知敦煌发现了藏经洞之事,长庚还让伯希和看了若干写经。
新疆布政使王树枏举行的宴会上,伯希和认识了两年前在兰州目睹过藏经洞写卷绘画的裴景福,并和裴景福讨论过绢画。
乌鲁木齐逗留期间,伯希和还拜见了载澜,并从载澜那里得到一件敦煌藏经洞出土的《法华经》,汉文造诣很高的伯希和一眼便判断出它的价值。
伯希和放弃考察罗布淖尔的计划,直奔敦煌,于1908年2月14日到达敦煌县城,2月25日到达敦煌莫高窟,不巧的是,王圆禄又去敦煌县城化缘了。
伯希和返回敦煌县城,找到王圆禄,王圆禄答应一同前往莫高窟,但是后来王圆禄并没有和伯希和同行,而是让伯希和先到莫高窟,他随后赶到,却故意把藏经洞的钥匙留在了敦煌,然后派人去取,伯希和只能继续等待。
在莫高窟等待期间,王圆禄将斯坦因购买藏经洞文物的事情给伯希和讲了一遍,暗示洞内尚有大量写经,并暗示斯坦因曾经给了他一笔相当可观的银子,伯希和听懂了王圆禄的意思,表示愿意拿银子换卷子。
1908年3月3日,王圆禄领着伯希和进入藏经洞,伯希和被惊呆了,伯希和当即决定,要将藏经洞文物全部过目。
伯希和在藏经洞工作了三个星期,每天在一支蜡烛的微光里挑选,在开始的10天里,伯希和以每天1000卷的速度过目,后来才慢下来,伯希和一共阅览了卷至卷,选出精华数千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