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公里的高度,能量球降落了十多分钟,体积已经涨到了网球大小,随后一闪消失,再次出现的时候,已经到了几公里外的一个飓风云团附近。
调整能量球自身正电场强度,瞬间激发了云团内负电场响应,明亮的光芒闪现,开始了先导放电,几下过后,能量球和云团之间迅速打通了一条等离子体通道。
一道明亮的光芒连接起能量球和云团,庞大的能量涌进小小的能量球的内部,在闪电的光芒映衬下,能量球的体积仿佛瞬间膨胀了上百倍,形成一片无比漆黑的球型空间,仿佛传说中的宇宙黑洞。
第一次实验,曾凡选择的云团电荷能量不大,整个闪电过程不足一毫秒,没有回击产生,闪电的大部分能量都被吸收,能量球随即又恢复了原来的半透明模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足一毫秒的时间,带给曾凡的感悟,比今天十几个小时的收获都要大,海量的电子能级跃迁过程中,他似乎感应到了电子的具体模样。
在感应能力深入原子内部后,他的微观感应能力一直没有更进一步,现在似乎看到了一线希望。
曾凡就继续用能量球靠近蕴含大量电荷的云团,吸收其中的能量,不过三次以后,能量球内部用于储能的氦四物质就全用完了。
从他制造出来后,能量球没有真正充满过,相比吸收空气中的热量、电磁波等等能量进行积累,闪电蕴含的能量确实庞大太多了,几个比较小的闪电就吃饱了。
实验不能停,曾凡召回能量球,将内部储能的轻核裂变结构转变为重核聚变结构,聚变反应吸能效率更强,还可以不断制造重元素,只要及时把里面聚变物质传送出来就行了,可以持续不断的吸能。
想到这里,曾凡发现自己似乎可以把这个能量球当做一件防身法宝,只要能量球在身边,度过雷劫好像也没有什么困难了。
自然界还有什么比闪电更强的能量爆发吗?
相比之下去岩浆里洗澡似乎都是小儿科了,在地球上,只有核武器才能做到更密集的能量爆发,貌似能量球完全吸收核爆的能量有点困难。
除非能量球做的足够大,把自己完全包裹起来,那还不如做一艘飞船了。
遐想中,能量球改造完,又重新传送到下面飓风云团去吸收闪电能量。
改造后的能量球体积又变大许多,直径接近二十厘米,内部的重核聚变结构让它可以持续不断的吸收能量。
曾凡不需要能量球去云团旁边激发闪电,先导放电建立离子通道,而是直接把能量球传送到云团内部,省去了浪费能量的先导步骤,直接吸收云团中积聚的电荷能量。
刚开始吸收能量只是不想白白浪费,现在则是有了更重要的目的,曾凡在能量球吸收云团电荷能量的过程中,试图让自己的微观感应能力,捕捉到具体的电子形态,深入到更微观的尺度。
原先质子和中子是他能感应到的最小粒子,也正是那次利用中频炉的突破,才让他有了后续的众多特殊能力,对整个世界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假如可以感应到电子的存在,进入更微观的尺度,那是不是可以让自己的认知,更接近于这个世界的本质呢?
曾凡对此很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