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荣棠眯起眼睛:“当然说准了,有合同在,不可能买他沈烈的羊绒,而且——”他笑了下:“就连人家卖梳棉机的,也都打点好了,过几天就来沈烈家里逼债!”沈烈走了后,村里便传来风言风语,说是沈烈家没钱了,江春耕带着钱不知道跑哪里,估计回不来了,说什么的都有。为了这个,胡金凤挺担心的,过来两趟,着急又难受,而几个梳绒女工也开始担心起来,她们怕万一沈烈家赔了,她们拿不到工资。冬麦却平静下来了。如果沈烈在,她也许还会多想,但是现在沈烈不在,她就是主心骨,她必须相信沈烈,必须相信哥哥。做买卖这种事,哪能完全随自己心,总有意外,但意外来了,解决就好了。所以她先和胡金凤谈好后,宽慰她,让她放心,之后又去老宅,和梳绒工们谈了谈,做了饺子给大家吃,又说提前给大家发工资。沈烈临走前留下五百块,足以应付这些日常开支,每个人三十多块钱的工资钱,冬麦痛快地发了,又给大家发了新口罩和梳绒防护服,以及毛巾牙刷牙膏。冬麦做了这些,梳绒工心安了,村里人看着,也觉得没什么了,又有人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人家沈烈再怎么着也有钱,现在去借钱无非是一时的周转,做买卖的都这样。刘金燕听着这风言风语,叹了口气:“冬麦,你可真行,竟然根本不当回事,如果是我,早急死了,我以前还想着我要做生意,现在才知道,我可能不是那块料。”做生意哪那么容易呢,看人挣钱,没看人受罪,这一茬一茬的,真不容易。冬麦却是轻笑了下:“怕什么,车到山前必有路。”刘金燕也就不说什么了。谁知道这天,胡满仓突然回来了,急匆匆的,说是要村里给开介绍信,他们要去上海。现在住招待所还是得要介绍信,没介绍信就得要身份证,但是胡满仓这个人做事拖沓,一直没办身份证,现在申请了,还没下来,所以他就得让村里给开介绍信才能出门住招待所。之前开的是去首都的,现在得去别处。他这一回来,自然有人问了,问咋回事,不是去首都卖羊绒吗,怎么回来了。结果胡满仓一说,大家这才知道,原来不卖首都了,要去卖上海。胡满仓临走前,过来见冬麦,和冬麦说了大致情况,说“烈哥说了,让你不用担心,他心里有谱”。冬麦点头,让胡满仓赶紧过去。等胡满仓走了,村里炸锅了。王秀菊得意的叉着腰在村里到处走,说得唾沫星子横飞:“你们还不知道吧?我家荣棠现在三台梳绒机做羊绒,羊绒就是要卖给首都绒毯厂的,人家和我儿子签了合同,有多少要多少,不买别人家的了。”开始的时候,大家还不太信,你家能有这本事,能比上人家沈烈,可大家回想下胡满仓,突然明白了。难道还真是这样?沈烈的羊绒人家首都不要了,沈烈只能转卖去别的地方,可别的地方,能是哪里?人家首都不要的,别的地方能要?有人纳闷,有人感慨,也有通透的,便暗地里说了,说沈烈得罪了人,人家整他,把首都绒毯厂的买卖给搅黄了,他以后的羊绒都卖不出去了。偏偏这个时候,就有人上门了,说是要讨债,欠他们一万两千块的债,梳棉机的债。被人上门讨债的那天,王秀菊嚷嚷得全村都知道了:“你们快去看,看看就知道了,欠了一屁股债,还不上了!冬麦大着肚子,人家讨债上门,你说这日子咋过啊!”她嚷嚷得大家有些烦了,就有人说了:“这不是欺负人家男人不在家吗?至于急巴巴地上门讨债吗?”冬麦倒是不急,她不慌不忙地招待了讨债的,又请了村里几个德高望重的老人家和村支书,大家都在了,她才要了对方的欠条,确实是沈烈签的字,不过还款日期写的是一个月后,可不是现在。她便笑了,眼角余光扫向大门那里,门外不少看稀罕的,她淡淡地道:“谁家做买卖家里放着一兜子一兜子的现金,那才是傻了呢,钱拿出去生钱才是正理,钱放家里,生不出新钱来,所以做生意,总是会有赊欠,这都是正常往来,我爱人买了你们的梳棉机,打了欠条,是说一个月后还钱,一个月后,还不上这钱,你们直接搬我们家具,拆我们房子,我没话说,可是现在还不满一个月,你们找上门,这是什么意思?这是让全村人都知道你们是债主吗?你们没饭吃了想来蹭饭的?还是说你们看我爱人不在家,我一个女人大着肚子,专门过来欺负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