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上人来人往,宋瑜心中惊疑不定。
老御史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死了,任谁也会忍不住多想,勇冠侯本来就在风口浪尖上,胡秀儿才跟了他就差点出事。
可真是,哎!
赵信有察觉到有人朝他们看过来了,生怕同窗中几个胆小怕事的表现太过明显,会被人看出端倪,忙用并州府口音大声道:
“云顶书社的时文抢手的很,咱们快些赶过去吧,晚了怕是会抢不到。”
众人纷纷点头道是,都想赶紧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觉着他们这伙人有些奇怪的围观百姓,也纷纷移开了视线。
原来是一伙外地来京赴考的举人,许是没见过京城这种悬赏令,才会这般大惊小怪吧。
赵信有暗暗松了口气,拉着宋瑜快步离去。
宋瑜两只脚跟着赵信有往前移动,脑子却还停留在那两张悬赏令上。
出了命案,衙门为了尽早破案,重金悬赏寻找知情者本是常见的手段。
但是两张悬赏令同时张贴出来,涉案人员之间还有着微妙的关联,就不免令人浮想联翩了。
最重要的是,还有人在故意引导,试图将疑点聚集在某些人身上。
宋瑜觉得人都是喜欢盲从的,尤其是无知单纯的人,非常容易受外界影响,做出跟大部分人一样的举动。
比如乡下盖房子,比如一些并不合理的习俗,就因为大家都这么做,便觉得是好的是对的。
这是人的天性,也是上位者经常使用的一种手段。
今天围观众人的反应,说的那些话,都让宋瑜嗅到了阴谋的味道。
就算京城消息再灵通,也不可能衙门刚贴出悬赏布告,就有那么多知道内幕消息的人跑过来看,还大声宣扬。
尤其是那个说老御史是拿自己腰带上吊的人,这么机密的消息,他是怎么知道的?
还有那个说大朝会上有朝臣说勇冠侯逼死了老御史的,朝堂上的事,普通百姓如何会得知?
就算得知了又从哪儿来的胆子到处嚷嚷?
至于勇冠侯和老御史在梅林偶遇,老御史还和勇冠侯夫人发生冲突的事,就更奇怪了。
当时在场的只有三拨人,老御史和大学士,勇冠侯和胡秀儿,以及他们几个。
那两拨人肯定不会将此事四处宣扬,他们几个回来路上都发誓要保守秘密,绝不泄露半个字。
结果,却被跑来看布告的平头百姓随口说了出来。
谁泄的密?
为何泄密?
将此事当众传扬出去有什么目的?
一时间,宋瑜只觉得疑点重重,风声鹤唳。
赵信有在大家族中长大,对危险的感知要比宋瑜这些寒门学子高的多,他意识到事情不对后,首先做出的反应就是消除外人对他们的怀疑。
然后去了云顶书社,既然当着那么多人说要去,自然得去,不然万一有人尾随,他们无法自圆其说,更容易被怀疑。
从云顶书社买了时文,回到会所,关起门,赵信有这才对众人道:
“悬赏令一经发布,必然会引起轩然大波,诸位但凡还想顺利参加会试,请务必实话实说,对那天在梅林里发生的事,可否真正做到守口如瓶,未曾对外人透露半个字?”
他的表情是前所未有的严肃,眼神更是锐利逼人,一一扫视过众人时,有两个人都不由自主垂下了头,不敢跟他对视。
看到有人避开了自己的视线,赵信有顿时气不打一处来。
这俩蠢货,他都再三叮嘱要保密,绝不可对人言,他们还是将那件事泄露出去了。
京城权贵手眼通天,但凡泄密,总会查到源头。
他们不过是一群无权无势的举人,若是因此事得罪了哪一方权贵,只怕会很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