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三,茅草行动的根结,还在于巫统的内斗。
巫统内斗越来越激烈,双方都以“巫族民族领袖”自居,疯狂煽动民族主义以聚集更多的支持者。民族情绪高涨之后,必须要有宣泄点,华人很不幸的再度充当宣泄对象。
貌似是因为一件小事……具体什么事件卢灿不记得,巫统内部原本对立的两排,不约而同的开始“比狠”,似乎谁对华人的态度更严厉谁就有可能重新拥有巫族人的爱戴……
这种逻辑肯定是错误的,但在政治上,对错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结果。
于是,茅草行动爆发,原本对立双方,全部将矛头对准马来华人。
那么有没有可能让矛盾焦点偏移?
可能性有,但很难操作,自己在马来西亚可没有太大的助力,当然,如果柯家愿意帮忙,那就两说,但是,柯家会相信明年巫统内斗所引发的一系列操作会将他们家彻底拉下水吗?
别说柯家不相信,即便是卢灿说出来,田乐群温碧璃她们都未必会相信!
还有一股力量可以介入,那就是马华公会。
可是……现如今的马华公会,实在是一言难尽。
马华公会创立于1948年,创始人为马来本土华人陈祯禄,柯家也是创始成员之一。
其组织宗旨为保护海外华人的利益,团结华人,确保生存与自卫。听上去高大上,可实际上,马华公会更像是巫统的附庸。
早在四十年代末,马来光复,英国人重回马来西亚,确定“三分制之政策”,即马来人参政,华人从商,印度人管理橡胶园。
英国人自身管理不了如此庞大的三大族群,最开始只能粗暴地通过社区隔绝等形式,杜绝三个族群的底层交流,但这种做法显然不合时宜,冲突四起。
于是,他们做出承诺,有条件承认巫统、马华公会、印度国民大会等三大党派的合法性,但前提是这三家组织必须协助英殖民政府执行好“三分制衡政策”。也就是说,当时马来半岛的主要三大民族——马来人、华人和印度人的事务,分别被个别的族群代表所代理,其中,马华公会代理的就是华人。
所以说,马华公会成立伊始,就有着“走狗”属性。
新马脱离英国统治之后,马华公会转而依附于巫统,尤其是在陈祯禄去世之后,马华总会在几次重大事件面前,领导层屡屡妥协,致使华人对其失去信心,连柯家都看不下去,于六十年代末主动退出。
现如今的马华公会,几乎完全成为部分权谋者谋取私利的工具。
一把好牌,生生被那些蛀虫玩得稀巴烂。
后世正因为柯嘉逊牢狱之灾,幡然醒悟,才有重整马华公会的举措。马华公会支棱起来后,马来西亚华人才真正开始享受平等的国民待遇。
卢灿一边吃饭一边瞎捉摸,一番胡思乱想之后豁然发现,感觉好像能成,却偏偏无从下手。
只能叹了口气,且看且琢磨吧。
吃完饭,顾金全进来汇报,马来总理事务办公室来人,正在客厅等候。
简单漱漱口,卢灿带上王永斌几人,来到客厅。
来客一共四位,以一位五十来岁的马来男子为首,卢灿已经看过经由顾金全递送来的名片,此人是总理府外务办公室主任莫拉诺·易卜拉欣,另外三位应该是协同办理事务的随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