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餐之后,卢灿找个机会,将胡耀明单独留下来。
老头子还以为有什么好事,岂料,卢灿竟然问起来五十九军的历史。
第五十九军也算是一支有着光荣历史的军伍。
前身为宋哲元的第二十九军第三十八师,卢沟之后,具体说是1937年8月,第三十八师和特务旅合编组成第五十九军,驻地为京师昌平。
混编不到十天,就迎来成军之后的第一战——对阵铃木旅团的“怀柔之战”,战死官兵367人,受伤484人。战后,撤往冀北修整。
此后又逐步南撤,参加多场战役,譬如、津浦路北段沿线作战、徐州会战等等。
最高光时刻是1940年5月发起的枣宜会战,张自忠以身殉国,第五十九军血染山河。
虽然此后又恢复建制,可是,在胡耀明的口中,继任刘振三显然就是个兵油子,这支部队彪悍血性全无,沦落为二等守备部队,一度裁撤为59师。
一直到1948年1月再度恢复军制。
胡耀明也就是此时加入这支部队。
至于这支部队的后来嘛,自然是溃败、部分投降、残余部队一路溃败,约有一千七百来人逃到调景岭。至于刘振三,则在七十年代初病死台北。
听胡耀明讲完五十九军历史,卢灿颇为唏嘘,将为军之胆,这话真没说错。
感慨两句之后,卢灿将话题引向关注点,“胡老,您在燕大任职多久?”
“我还是从民国三十五年进入,一直到战后。”胡耀明虽然已经七老八十,可依然精明,笑嘻嘻反问道,“怎么,卢少对这段历史感兴趣?”
卢灿摇摇头,笑道,“也算不上感兴趣,只是最近有件东西,牵扯到当时燕大的周学章教授。您老和周教授认识吧。”
“认识啊!当然认识!他是教育系主任,我是教务署副署长,平时打交道挺多。”胡耀明是个大烟枪,说话时,嘴鼻中浓烟滚滚。他自己也觉得有些碍事,挥挥手将面前的烟雾驱散,又笑道,“卢少想知道他什么事?老周这人,我还是挺熟的。”
“那……您关注过他的死因吗?”卢灿直接问道。
“老周死了?!”胡耀明一愣,手指一抖,烟灰掉落在茶几上尤不自知。
应该是真不知道。
晕!他竟然连周学章去世的消息都不知道,自己还问个什么劲?
其实,这才是社会的真实。
胡耀明在完成潜伏任务之后,他立即离开燕大,去跑关系为自己谋出路,再也没心思关注燕大的事。至于周学章的去世,那是发生在东京的事情,当时消息传递不方便,又不关心,他不知道也可以理解。
卢灿有些失望。
胡耀明将烟头摁在烟灰缸,反问起来,“老周死了?哪年的事?”
“战后,周教授被任命为文物追索小组组长,病死在东京,当时给出的检查报告是脑溢血。”卢灿简略将自己所知周学章之死的传闻,说了说。
胡耀明皱着眉头,想了好一会,摇摇头,“怎么可能?老周身体壮得跟头牛,爱锻炼,燕大医学系每年都给教授讲师检查身体,他年纪也不算大,怎么可能脑溢血?”
这句疑问倒是有些价值,与王畅安王老的说法相一致——周学章的身体应该没问题。
那……他的突然去世,真的有问题!
“胡老,您和周教授熟识,那您可晓得……周教授和齐燮元……或者说那些东洋人,有没有来往?”这问题,卢灿早就想知道答案,但是,问王畅安不合适,显得不尊重,问胡耀明,正好!
“当然打交道,燕大是不多的几家在特殊时期仍旧开课的高校,免不了要和这些人打交道的。”胡耀明又从烟盒中抽出一支,拿在手中揉了揉,低着头回忆。
“周学章算是当时学校的教学权威之一,几次和东洋人的交流,他都有出面。至于齐燮元……也出现过几次,他俩私下有没有交情,我就不太清楚……”
后世接触的历史中,多是介绍“某某大学撤往大西南继续办学”,实则在当时,依然有着二分之一左右的学校,依旧在开课。
燕大的背后是英美两国教会,创始人是司徒雷登,这种学校又怎么会撤往大西南?
再多说一句,1952年全国教育资源重新整合时,没有撤往大西南的高校,大多数都被拆分成其他院校的某专业院系或者重新改组,燕大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