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荣森一抬手,“东西让给你没问题,不过,你得先和我们说说,这东西的来龙去脉。”
卢灿一怔,该不会利荣森和袁殊,都不知道这东西是啥吧?
细想一下,也有可能。
首先,这册割裱本,封面以及前面两页,都已经丢失,内页也破破烂烂的,利荣森和袁殊两位香江收藏界的能手,知道这是碑帖拓本,可还真未能认出它的真面目。
其次,利荣森和袁殊都是收藏方面的大拿,并不精通于高古隶书的研究,对《西岳华山庙碑》的内容,应该不熟悉。
二者一结合,他俩不认识这份割裱本,也就很正常!
捡漏了!虎博最喜欢这类藏品,既可以文化研究意义,又有典藏价值!卢灿呵呵一笑,搓搓手,“利老,《西岳华山庙碑》,您肯定知道。”
“你说……这是《西岳华山庙碑》?”利荣森一愣,与袁殊俩人,双双趴在茶几上,手指轻翻这本割裱本的黑老虎页面。
他俩算是行家,自然听说过“西岳华山庙碑”,可屋内还有三人,许胖子属于半桶油,听过名字不知道详情,许璐和利乾,则一脸茫然。
卢灿很快为他们释疑,“西汉时期,从汉武帝刘彻开始,崇尚修封禅之礼,求成仙之道。自此之后,汉代皇帝封禅之风,越来越烈,汉代皇帝几乎将五岳跑了个遍。其中,又以华山在关中境内,最为方便,因此,华山封禅,在汉朝最为盛行。”
“汉朝刘家,还特别在华山之下建立宫殿,宫叫集灵宫,殿叫存仙殿,门叫望仙门。当然,这些建筑现如今都没了。”
“光武帝刘秀复汉之后,导凡事要做得适中,祭祀要尽量节俭,他摒弃了皇帝亲自封禅的奢靡之风,每年只派俸禄二千石的官员,前去祭祀。”
“东汉延熹四年,也就是公元161年的七月八日,袁逢来华阴担任太守。”
“袁逢,就是三国演义中袁绍和袁术的父亲。”
“他在替皇帝祭祀时发现,以前的宫殿已经老旧,石碑上的文字已经磨灭,无法认读。”
“因此,他上疏汉桓帝刘志,申请重修集灵宫和存仙殿,重刻石碑。”
“皇帝许可。”
“于是,在袁逢的主导下,整修宫阙,重刻碑文。”
“不过,工程未完,袁逢就升任京兆尹,继任太守孙璆继续完成袁逢未做完的工作,于东汉延熹八年,也就是公元165年四月二十九日,所有工程全部竣工。”
卢灿指指那册割裱本,“西岳华山庙碑,记载的就是这件事的全过程。”
许胖子扒拉一下卢灿的胳膊,“你是说……这是东汉碑刻的原拓?哪个朝代拓本?”
卢灿点了点头,“《西岳华山庙碑》现如今流传在世的,一共有四份原拓。”
“最早以及最完备的拓本,是宋拓本,因为被明代鉴赏家、直隶长垣人墨浪斋斋主王鹏冲收藏,因而又叫‘长垣本’。二十年代被东洋藏书家中村不折所得,肯定在东洋,但具体在哪儿,我也不清楚。猜测的话……有可能藏于他于1936年创立的书道博物馆中!”
“第二是华阴本,据说也是宋拓,实物我没见过,不过,张博驹张老应该见过,现在典藏在京城故宫,据说,残缺了很多。之所以称之为华阴本,是因为这一拓本,为前后几任华阴收藏家典藏,包括明中期东肇商、东荫商兄弟,以及明末清初的郭宗昌、王文修等人。”
“第三份原拓,是‘四明本’,明代藏在宁波天一阁,宁波古称四明,因此得名。四明本并非宋拓,极有可能是明早期拓本,字迹相对模糊,价值较低,也藏在京城故宫。”
卢灿又指指这份眼前的拓本,“这就是第四份原拓,这份拓本流传很清晰。”
“最早见载于史书,是典藏于明朝最后一任内阁首辅魏藻德的家中。”
“李自成攻破京城后,为筹集军饷,又因鄙视魏藻德为人,给他上了五天的酷刑,最终受刑而死。”
“魏藻德死后,家产被闯王军抢空,这份拓本,被魏藻德的学生沈以曦,偷偷带走,侥幸逃过一劫。但是,慌乱中,沈以曦丢掉了割裱本的封面和前两页,也就是现在这副模样。”
“沈以曦,字仲明,因为降清,得以委任长洲县令,后升任苏州府推官。康熙初年,清廷彻查亏空,沈以曦不得已,将这份残本,转卖给苏州府的书香世家尤侗。”
“尤侗是清初著名的戏曲家,与《双龙剑传奇》的作者吴宏基,关系莫逆。”
“在吴宏基的女儿出嫁时,他作为伯父,将这份拓本,送给侄女做嫁妆。”
“因此,这份拓本得以出现在吴宏基的女婿何焯家中。”
“何焯这人,你应该很熟吧。”卢灿朝许胖子抬抬下巴,没等他回答,继续说道,“何焯是康熙朝的帖学四大家,书法方面的造诣非常深。他写的字,外人称之为‘何书’。”
“何焯书法厉害,不过,他更喜欢扬州八怪之首金农的《梅花图》。”
金农这人,许胖子很了解,终于有机会插话,“金农的梅花和漆书,并称双绝。”
卢灿点了点头,“金农以三幅梅花图,换了何焯手中的割裱残本。”
“金农之后,这册残本,又被南斋主人马曰璐收藏,此后又被转让给藏书家张敦仁。清代同治十一年,李文田督学江西,从张敦仁后人手中购得。”
说到这,大家明白过来,为什么卢灿刚才会问袁殊,这册割裱本,是否从李劲庵教授手中获得!